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English•社會關懷

在希望之山遇見希望的卡蒂卡—— 一個馬蹄內翻足女孩的故事》

報導 /葉偉章

不意竟也就一年了。

2019年1月19日,我初次遇見她;決定整理關於她的這篇文時,我瞄了電腦上的日期一眼,2020年1月19日。不多不少,不早不晚,恰恰好一年。

而一年,一年的時間,她是如何度過的?

她,卡蒂卡,一名居於婆羅洲的原住民女孩,我是在“希望之山”遇見她的。“希望之山”,一座由印尼基督教公益組織在偏遠邊陲小鎮山區裡建立的學校,背後給予支援與協助的是國際人道援助組織World Outreach International的一群志工。志工們深入山區說服原住民父母讓孩子進入學校寄宿讀書 ,並尋求善心人贊助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

約莫十年前,我曾以媒體記者的身份到“希望之山”採訪;2019年再去,則是以祝福文化志工的身份。那時共有46人參與探訪團,兩天一夜的行程,主要目的是給這些祝福文化基金會長期捐助的孩子們帶些物資:糧食、文具和日常用品,同時也給當地義工發送紅包,並為幾戶貧困家庭提供生活援助金。是次行程的相關報導文章《天未亮,就出發》,已發表於2019年2月19日的《中國報》副刊。

而我,就是在那時遇見卡蒂卡的。印象沒錯的話,她年僅八歲,二年級。

————————————————————

※ 醫療開支沉重

那是一個異常炎熱的下午,我們在“希望之山”的禮堂裡發放助學金,卡蒂卡就坐在學生群裡。她出來領取助學金時,吸引了我們所有團員的目光。卡蒂卡的腳掌嚴重內翻,以致無論站立或行走,她的腳掌都無法著地,只能以腳背行走,且腳踝異常腫大,雖勉強能行,自是稱不上靈活。

與當地志工了解了情況後,才知卡蒂卡天生雙腳畸形,但卡蒂卡的父母是貧窮的達雅族農民,沒受過教育,根本不知道女兒的腳疾是可以醫治的。卡蒂卡在兩年前來到“希望之山”時,志工們曾帶她到古晉的醫院檢查。醫生說,卡蒂卡還來得及醫治,但那手術費……,志工們不得不打消求醫的念頭,因為對女孩的家人及“希望之山”而言,是絕無可能負擔動輒幾萬元的手術費的。

平常學生的衣食住行、燈油火蠟、防治康養等種種開銷,已讓“希望之山”難以應付,這筆醫療開支不免過於沉重,且費用還未包含手術以外的交通費、求診時期的住宿費、手術後所需的特殊配件如矯正鞋,還有……。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聽了後,承諾會先了解情況,再看看祝福文化是否有能力協助。

在眾人的注視下,卡蒂卡顯得有點羞怯,眼神裡似乎略有不安。我想,許多團員的心情或許都和我同樣複雜——想要多關心一些,卻又擔心驚擾了她的平靜。由於當時我們得趕在移民廳官員下班前離境回砂拉越,於是大夥匆匆地就離開了。

————————————————————

※ 抓緊治療時間,能免終身殘疾

回到吉隆坡後,許多團員都仍惦掛著卡蒂卡,紛紛致電蕭依釗詢問情況,並表示如確實可醫治,他們願意協助。

在團員的支持下,蕭依釗通過祝福文化發起了籌款活動;於此同時,一位紐西蘭籍義工克拉格在“希望之山”見到了卡蒂卡後,也在網上為她籌獲了約9,200馬幣的善款。

有了克拉格的這筆錢,加上祝福文化支付醫療費的承諾,古晉的何萬玉牧師和陳惜君牧師,遂帶著卡蒂卡前往古晉就醫。經專科醫生診斷,卡蒂卡這“馬蹄內翻足”的手術需分多次階段進行。

馬蹄內翻足,一種先天性缺陷,因雙腳像馬足那樣內翻、下垂而得名。

然而但凡手術,必存有風險,志工們思忖著 ,萬一手術失敗,非但沒幫上卡蒂卡的忙,反而會誤了她一生。為求謹慎,他們四處打聽哪裡有高明的醫生,結果得悉馬大醫院的蘇毅教授是醫治馬蹄內翻足的專家。

2019年10月9日 , 兩位牧師把卡蒂卡和母親露西亞帶到吉隆坡來,並在蕭依釗陪同下,到馬大醫院會見蘇毅教授。

仁慈的蘇教授檢查後,決定不做大開刀手術,而是採用比較新的療法 ——“潘塞緹” 馬蹄足矯正治療法(Ponseti Method )。

潘塞緹療法主要是靠紗布、石膏和玻璃纖維來矯正。這種療法,需要卡蒂卡逗留在八打靈再也兩個月,每周去醫院接受一次牽拉矯正手術。蘇毅教授說,在打最後一次石膏之前,可能要通過微創手術切斷經皮跟腱,即可確保徹底完成矯正。

蘇毅教授還表示,內翻足越早治越好。卡蒂卡的足部還未完全僵硬,尚可矯正;如再延遲兩年,就難治了,必將終身殘疾。

————————————————————

※ 不哭不哭!咬緊牙根忍痛

我所認識的蕭依釗,是個慈善家,是個善良和有愛心的人,但從來不是溫柔的。

得知她給卡蒂卡送上一隻小熊絨毛娃娃時,我其實有點詫異。“是代表祝福使者們送給她的。”蕭依釗是這麼回我的。我沒再多問。小熊渾身雪白,歪斜著頭微微昂起,很是可愛。事實證明,這隻小熊給卡蒂卡在治療過程中帶來了很大的慰藉。

“在醫生緊抓著她的腳跟向外牽拉,同時以紗布和石膏固定矯正角度時,卡蒂卡好勇敢,她沒哭,咬著牙承受著疼痛,看了讓人好心疼。”蕭依釗說。

在八打靈再也的這兩個月,志工們安排露西亞和卡蒂卡住在一間基督教會所擁有的“長屋”,並由志工趙慧珠負責陪卡蒂卡到醫院接受治療,且教導她的母親如何照顧她 。趙慧珠是一名退休護士,因此能確保卡蒂卡獲得專業看顧。

2019年 10月 14日,卡蒂卡開始了在馬大醫院的療程。

————————————————————

※ 延期逗留不果,折返古晉治療

原訂12月尾由蘇毅教授為卡蒂卡執刀的切断跟腱外科手術,因著移民局堅持不允許卡蒂卡延長逗留而被迫取消。即使有醫生證明,也無濟於事。

經大家商量後,決定讓卡蒂卡在12月11日先去印尼加里曼丹,然後再就近到古晉醫院繼續治療。當陳惜君牧師把卡蒂卡和母親送到邊界關卡時,她的父親已在關卡的另一邊等候著她。據他們回述,思念和擔心了三個月的父親,見到女兒後禁不住喜極而泣。

有仁心仁術的蘇毅教授雖沒能為卡蒂卡動手術,但他卻親自為她聯繫古晉的安華醫生。2019年12月20日,安華醫生為卡蒂卡切斷經皮跟腱。
手術十分成功,3天後,卡蒂卡出院,回到山區養傷。

2020年1月14日,卡蒂卡重回 晉醫院拆除玻璃纖維石膏,顯見雙腳已幾乎恢復正常。

手術雖已完成,但未來半年,卡蒂卡仍然需要定時往來山村與古晉醫院,接受後續診療。同時,她目前仍需穿特殊的矯正鞋。

————————————————————

※ 善心人襄助,改寫女孩命運

故事已近尾聲,目前我們無法確認卡蒂卡能有多少成數完全如常人,但至少我們確定即使沒有百分之百,她也無需再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

我有時會想,如果沒有希望之山,如果沒有祝福文化,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善心人士,卡蒂卡的命運或許也就無法改寫了。

僅此為文一篇,記下這世間的美好,以及良善的人心。

English

《我在仰光——記2019緬甸的涼季》

文 / 葉偉章
攝影 / 徐莉嘉

緬甸不再四處沙塵滾滾,空氣裡不再瀰漫著檳榔味,交通依然堵塞但不再雜亂無章。相較於十年前,相較於兩年前,我第三次來到仰光時隱約覺得有著這麼一些變化。

當然,也有些不變的,譬如天氣,依然十分炎熱,依然覺著隨時會中暑——雖然當地人一再強調現在其實是涼季。他說的是英語,cold season,我看著窗外的艷陽,無風的城市似一個悶鍋……我始終沒有明白“Cold”的意思,後來想想,許是「一雨成秋」的概念。

嗯,不變,又譬如,白鴿少兒護佑中心的負責人,見著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的時候,依然口口聲聲喊她「媽媽」。這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按理說蕭依釗的年齡並不足以當他娘啊;這位牧師顯然也發現了大家的錯愕,於是慌忙解釋,那是緬甸人的習俗,對很重要的女性的尊稱,就像國人對昂山舒吉那樣。他說,如果不是因為蕭依釗,白鴿少兒護佑中心根本無以為繼,所以蕭依釗確實就像母親一樣,讓中心得以存活了下來。

這事我是知道的,十年前我就曾到訪「白鴿」,那時的中心還在農村裡,很是簡陋。原已面臨斷炊之危的「白鴿」,後又被逼遷,把丁阿旺牧師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蕭依釗的出現,先解決了孩子的糧食問題,後又發動籌款,為「白鴿」籌了十萬令吉購地蓋新樓房。因此,在戰亂中斷了一隻手臂的丁阿旺牧師,一直都視蕭依釗為大恩人。

祝福文化這趟行程,主要就是探訪這些少兒護佑中心。我們11月8日出發,抵步後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開始走訪,由於都在郊區,因此車程都都得耗上一兩小時,有者剛好位於市區以外的東西兩極,自然就得耗上半天了。可縱使如此,我們還是在短短兩天裡把愛心送到了8家少兒護佑中心,包括其中兩間在貧民窟裡的。

是的,貧民窟,那是連在地人都未必知道的地方。

◆誰會喜歡生活在貧民窟裡?

來到緬甸的第三日,探訪過烏伯之家少兒護佑中心後,牧師帶我們到附近的貧民窟去。兩座貧民窟裡都各搭建了一間臨時學習中心,讓孩子們唸書——其實也就是小小一爿闃暗狹小的空間。「這些孩子隨著父母從戰亂處流落到這裡,因此都沒機會上學。有個學習中心,多少對他們有點幫助。」牧師說。

一路上,但見簡陋房子就蓋在滿是死水的溝渠上,想來蚊蟲必然無度滋生,衛生條件極差。

孩子們聽說有糖果餅乾,四處竄出一窩蜂來到了學習中心。他們當中有些是少年,有些還在襁褓,大多衣衫襤褸,有的還赤條條連褲子都沒穿。

由於現場人數遠比牧師早前告知的多出許多,於是我們唯有酌量派送手上的乾糧餅乾,以確保每個孩子都領取到。雖然只有那麼一小包,然而孩子們仍是興高采烈的,拿著餅乾又像風一樣旋著玩兒去了。

貧民窟的周圍都在建蓋著工廠,規模龐大,新穎氣派,據知是中國投資的建設項目。我猜想著,貧民窟裡的大人或許正是為避烽火,來到這裡當臨工,因此不得不如此狼狽落腳。然而,這樣的臆測,其實仍是樂觀的,誰也不知道,真相會否更殘酷些。

◆煙硝裡求存的無辜平民

結束了兩處貧民窟的探訪後,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探訪行程結束了。我們於第四日早上,飛往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或許是因為位處內陸,曼德勒的氣候比仰光更為悶熱。我們前往參觀金箔製造廠、銅雕鑄造廠;我們到皇宮,到曼德勒山觀日落,去玉石市場,於清晨看佛學院的小沙彌如何化緣,到阿瓦古城騎馬車;我們走過了170年前建造的、最長、最古老的柚木橋(U Bein Bridge),也到敏貢古城看未完成的佛塔遺址以及世界最大的可以敲響的鐘,還有以須彌山為設計概念的白象佛塔;然後我們還去……

我們在曼德勒的賓館,就在火車站之上,夜裡躺在床上還會聽見火車發動時的噗噗聲。

火車站外,許多人露天而宿。由於語言障礙,無法與他們溝通。友人告知,這些都是戰難的犧牲者。這些年來,緬甸邊陲地帶烽火不息,此起彼落——備受國際關注的若開族與羅興亞人的衝突,果敢軍與政府軍的對戰……。許多人有家歸不得,流落在外又無棲身之所。

略懂英語的一位克欽族友人問我,若開邦的緬甸人究竟做錯了甚麼,為甚麼要先被外來的孟加拉人欺負,現在又因躲避「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而被迫離鄉背井……。我沒有回答。當然,我知道他其實並未期待我會有答案。

國際輿論總在尋找對與錯,然而真相是,無論誰是誰非,受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他們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力。而這,也不應是一句「共業」,就輕易搪塞過去的。我禁不住想,面對大自然的無情,人類雖然傷痛但始終熬得過去;然而面對人性的種種弱點,似乎更叫人備感無力。

◆終將流失的素樸色彩

離開曼德勒後,我們回到仰光。回馬之前,我們先去了仰光唐人街裡最古老的媽祖廟,以及附近的碼頭(Strand Rd)。

碼頭以著一種很懷舊的色彩,點綴著仰光的古樸。河的對岸是一未經開發的漁村,船隻通行,只需10分鐘。導遊告訴我,接下來漁村將會被重點開發,兩年後相信就會成為仰光的新城區。這樣的發展,對人民的生活自是好的;只是,是的,只是,或許有些甚麼將會隨之流失也說不定,至於那是甚麼,我其實也說不上。

 

English

QR Code


使用微信的朋友,現可通過微信取得祝福文化最新動態。

由於祝福文化主要發布消息的管道,是電郵與臉書,因此許多朋友表示無法及時收到重要訊息。除了 Whatapps,祝福文化現新增微信公眾號,歡迎各位訂閱。(掃描圖中的QR Code 即可。)

我們只會傳送重要訊息,或活動文章, 以盡量不打擾您的生活為考量基礎。

如希望通過whatapps 獲取訊息,可於臉書私訊留下您的電話號碼。我們保證不會外洩您的資料。

感謝各位的支持。

祝福大家。

English

The Best Wishes Foundation

The Best Wishes Foundation, set up on 18 April 2014, aims to support underprivileged groups, especially the children, who are less fortunate and in need of help by striving to improve their standard of education and standard of living. In addition thereto, the Foundation is also committed to encourage and create awareness in the public to provide aid and relief to those in needs, and to promote programs relating to culture, art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to the public.
 
The Foundation currently runs the following major programs:
 
1.   “Sponsor A Child”
Under this program, the sponsor makes an annual donation of RM500 to help fund the school fees of an underprivileged child.
 
2.   “Sunshine”
 
Under this program, donations received by the Foundation will be utilised to provide the Orang Asli children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access to food, stationery, books, clothes and other necessities, or to be channelled towards the training centres for the Orang Asli children.
 
The Foundation strives to ensure that the donations reach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for the intended purposes, thus it organises an annual trip for the sponsors to visit the beneficiaries of their donations.
 
The Foundation is heartened by and wishes to thank the sponsors, who com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 professionals, entrepreneurs, retirees, students  – and also thos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columnists and writers, who have donated the royalties they earned from writing articles for publications in Malaysia to the Foundation. Their heart-warming generosity has not only been helping the Foundation navigate through its teething problems, it has also given the Foundation the strength to continue into the future.
 
However, moving forward, the Foundation will need to rely on, and hopes to receive, the support and blessing of many others more.
 
The Foundation accepts and is thankful for donations, in kind or in money. For donation of money, it can be made to the bank account of the Foundation, details as set out below; for any other form of don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Foundation.
 
Account name: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PPAB-22/2015)
Account Bank: RHB  Bank
Account no.  21247900057559
Address : 10th Floor, Wisma Mirama,  Jalan Wisma Putra, 50460 Kuala Lumpur
Tel :+60 3 2144 0288
Email: [email protected]
 
The Foundation is registered with and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of Malaysia.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名醫不敢吃肉》
  • 《別讓手機毀掉這一代的孩子!》
  • 魔法少女(六)
  • 魔法少女(五)
  • 魔法少女(四)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