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社會關懷

《宣恩堂捐助弱勢群體,祝福文化參與捐獻糧食》

1月23日,吉隆坡甲洞宣恩堂捐贈總值約2萬5千元的物資給四個福利機構──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得勝之家、「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和孤兒院、WP印度裔孤兒院, 以及20個巴基斯坦籍難民家庭 。

宣恩堂的王福牧師邀請行動黨國會議員楊巧雙和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一同出席見證捐贈儀式。

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和「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和孤兒院一直是祝福文化基金會的捐助對象, 鑑於這兩個福利機構照顧的人數很多,而宣恩堂富有博愛精神,常捐助弱勢群體, 所以蕭依釗就向王牧師推薦這兩個福利機構。

恰好祝福文化手上有一批糧食, 就載到宣恩堂參與了這項捐獻行動,希望上述機構和難民家庭在疫情底下生活無虞。

社會關懷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5senses董事黃碧玲再次捐贈大量物品。

2020年已進入尾聲,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5senses捐贈了約一噸的巧克力、各種美味餅乾、果汁、即溶咖啡粉、牙膏等物品予祝福文化基金會,讓基金會將這些糧食、用品轉捐給有需要的福利機構和貧困家庭。

黃碧玲對祝福文化一直予以祝福文化高度支持,所捐物品糧食也幫助了不少人。

祝福文化代表受惠單位由衷感恩,並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社會關懷

《疫情籠罩中的聖誕》

 / 葉偉章

巴生疫情嚴峻,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給「生命的起點」創辦人史提芬牧師傳訊,詢問他糧食是否充足。「生命的起點」旗下8個福利中心皆坐落在巴生,「我擔心人們不敢送糧食去這些福利中心,也希望他們能有個開心的聖誕節。」她在電話中這麼與我說。史提芬牧師回訊:「妳是第一個主動詢問我們的。」

於是蕭依釗又啟動了她的「四角陣容」——祝福文化、符秋菊、鄺文良,以及由潘來吉帶領的吉祥義工團。

聖誕要過,但疫情也得防,我們決定在週日傍晚把糧食、物資送到其中一家孩童中心,由牧師安排將之送到旗下另七家中心(兩家孤兒院、四家老人院及一家愛滋患者收容所),全程不與孩子們互動,與牧師、義工們也保持距離,口罩當然是必戴的,保護孩子,也保護自己。

除了兩萬元善款,蕭依釗也代祝福使者們購買了一些日用品,如:洗衣粉、沐浴露、消毒液、香皂等。蕭問史提芬牧師最缺甚麼,他說成人尿片。來吉得知後,「搶」去買了。

抵達中心時,鄺文良及他家人已把熱食送到。鄺文良的妹妹鄺佩玲笑容可掬,口罩底下雖看不見面容,但不時聽見她爽朗的笑聲。據知,熱食都是她與鄺文良一起煮的,有炒米粉、老鼠粉、酸甜素肉、咖哩素雞等。她的夫婿陳其文,我曾與之有過一面之緣,上次在勞勿的原住民孩子中心,聽蕭大姐說,物資量大時她曾數次向陳先生借用醒獅團的羅里,他每次都慷慨答應。他的兩個兒子陳凱申、陳凱耀,都已十來歲,長得很高壯。

隨後潘來吉和幾位義工匆匆趕至,送了450個包子及150個麵包過來。我後來才知,原來這已是他的第二場,當天他們共做了千多個包子。另外,他還個人捐贈了麥片、美祿、咖啡、蘇打餅等糧食,以及之前提到的成人尿片。

當然,既然包子到了,我是必得「順口」吃上兩個的。(來吉顯然有多做,我可沒惡劣到和孩子們搶食物噢。)

找了好一陣子路的符秋菊,兜兜轉轉終於與兩位氣度雍容的友人到來了,巷子口路小,一旦錯過就得繞好大一圈。她們帶了450個鳳梨撻以及150個杯子蛋糕(cup cake)過來,這些看似小巧的禮物,卻其實花了她們很大的心思。她與劉蘇珍、王美華、林金星、黃秀珍共5人,從前一天早上11時開始,一直忙活到晚上9時。家裡沒有大烤箱,只能以慢工出細活。符秋菊說:「這是我第一次做蛋糕……」

東西都送齊了,我們於是準備離開。這次的其中一個感悟是,拍照真的好難,我只要舉起手機,就會聽到前方的人說:「不要拍我,拍他,拍他……」其實大家都不知道,我技術忒爛,瘋狂猛拍是因為最後能用的通常也就只有寥寥幾張。

離開前我在門口,遠遠的看了孩子們一眼,他們正自個兒愉快的嬉鬧著。

史提芬牧師與我說:謝謝你們;我回他:聖誕快樂。

社會關懷

《卡蒂卡手術後復原,開心參與舞蹈節目》

「希望之山」的義工傳來短片,是卡蒂卡在排練的情況。影片所見,她與常人無異,絲毫不見異狀,可見手術極其成功。

2019年1月19日,祝福文化率團前往位於婆羅洲的「希望之山」,原住民女孩卡蒂卡是「希望之山」裡的學生,當時的她雙腳嚴重外翻,腳掌無法著地,只能以腳背拖著行走,且腳踝異常腫大。這種症狀叫「馬蹄內翻足」,可通過手術矯正的。但女孩的父母沒這方面的知識, 而「希望之山」也沒餘錢送她到大城市醫治。

許多團員見狀都十分憐憫卡蒂卡,紛紛表示如確實可醫治,他們願意協助。在團員的支持下,蕭依釗通過祝福文化發起了籌款活動。

2019年10月9日 , 兩位牧師把卡蒂卡和母親露西亞帶到吉隆坡來,並在蕭依釗陪同下,到馬大醫院會見蘇毅教授。檢查後蘇教授決定不做大開刀手術,而是採用比較新的療法 ——「潘塞緹」馬蹄足矯正治療法(Ponseti Method )。

2019年 10月 14日,卡蒂卡開始了在馬大醫院的療程。

2019年12月20日,古晉的安華醫生為卡蒂卡切斷經皮跟腱,之後卡蒂卡即回山區療養。

穿上矯正鞋的卡蒂卡,重新學習走路,時經一年,如今竟已可以參與舞蹈表演。

每個人付出一點愛心,匯集起來就可改變一個山區女孩的命運!

僅把短片傳上,給所有關心卡蒂卡的祝福使者們,讓大家知道她目前一切安好。

 

 

 

社會關懷

《1000 公斤白米,傳遞無形溫暖》

祝福文化基金會上星期收到善心人士捐贈的140包共1000公斤白米,並把這些白米轉捐給了5家福利中心及8個貧困家庭 。

由於祝福文化沒有儲存物資的場地,四位義工陳其文、鄺佩玲、李寶安、陳明傑,當天就把其中800公斤白米送去下列5家福利中心:

1.The Comforter’s Hope 兒童之家
2. SIDDHARTHAN 殘障兒童和孤兒院
3. Home of Peace 兒童之家
4. 大慈講堂兒童之家
5.甘露亭兒童之家

同時,義工小林和小潘則把其餘的200公斤白米送去8個貧困家庭。這8個家庭皆在貧窮線下艱難的過日子。

有鑑於貧困家庭淹沒在市井煙火中,很少人留意到他們的生活艱難,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想到,既然送米,也應該贈送點別的糧食,所以另加了沙丁魚、牛奶、餅乾、口罩。

其中有兩家的小朋友渴望吃肯德基炸雞,小林還特地買了炸雞給他們 , 讓由於疫情長期禁足家裡的小朋友萬分雀躍。

1000 公斤白米,傳遞著的是無形的溫暖。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送美食,印裔小孩慶佳節》

/小雪

「屠妖節快到了!希望祝福文化基金會能送東西給我們的孩子。希望可在11月15日送來,讓孩子們能歡度屠妖節。」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於日前收到了SAAII 孤兒院協調員莎艾華麗的簡訊。

蕭依釗在與義工們商量後,決定應SAAII的要求,在11月15日送糖果、美食和米糧給這家主要收容印度裔孩子的孤兒院,讓孩子們得以歡慶屠妖節。這有助於促進族群之間的親善和諧。

祝福文化決定在同一天,也順途捐美食和米糧給同在附近的另外三家福利中心——溫馨老人之家、大慈講堂兒童之家及與大慈講堂同屬報恩寺旗下的安寧老人院。

恰巧上述四家福利中心也是祝福文化基金會與星洲日報、星洲日報基金會、佛光山、佛光會於11月11日聯合舉辦的【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第三次捐獻糧食給社會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的行動)下,受捐助的68 家福利機構中的其中四家。

有鑑於此,祝福文化的義工也順理成章承擔送米糧給這四家福利中心的任務。

除了【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所捐給福利中心的米糧,祝福文化的義工、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與三位企業家章發明、李成吉和林駱興,也另外再增捐約一萬元的乾糧和藥品給這四家福利中心。

細心周到的符秋菊向每個福利中心的負責人了解老人或小孩所需要的藥品,然後和朋友劉桂蘭、李宇楊、呂素逸、呂素慧、呂瑜鑫、陳培鐿、戴智慧捐了超過1千元的藥物。她聽說溫馨老人之家沒手推車,馬上捐了一架手推車給這家福利中心。

當然,長者和小朋友最引頸盼望的還是鄺文良煮的美食,以及潘來吉製作的包子。

鄺文良煮給SAAII 小朋友的是是炒米粉、老鼠粉、炒飯,素辣海鮮煲。給另外兩家的小朋友和長者煮的是紅燒香菇、蝦碌和蓮藕西芹沙葛雜菜。

潘來吉共製作了500粒手工包,包括素叉燒包、菜包和花生包給長者和孩子們。溫馨之家的林院長看到誘人的包子,笑說:「老小孩愛吃吉祥義工團的包子, 現在吃飯,下午就讓他們吃包子, 他們不會等到明天才吃的……」

看到滿桌的熱食和乾糧,大慈講堂的義工劉慧敏和胡儷寵無比欣喜的說:「很多人因為疫情和行管令而收入大減或根本沒收入,上門來捐款和捐糧的人漸少,我們正在發愁呢!衷心感謝你們想到我們!」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與四組織聯手,捐糧予福利中心、貧困家庭》

星洲日報、星洲基金會、佛光山、 佛光會、祝福文化基金會於2020.11.11 聯合開展稱為【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 的第三次捐獻糧食給社會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的行動,總共籌募到總值逾10萬令吉,約10噸的糧食和生活用品。

這些糧食將捐給120個有需要的福利中心與貧困家庭,包括巴生河流域的68個福利中心以及散居全國各地的52個貧困家庭。

贊助商移交賑濟品儀式在東禪寺舉行。移交儀式甫結束,義工們即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始工作,把物品分配裝箱。這些賑濟品將在未來幾天,陸續送到需要糧食的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

【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策劃人、 星洲日報基金會副主席兼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說:“疫情的衝擊,行動管制令一再延長, 使到很多福利機構陷入經濟困境,同時貧困家庭愈加貧困。 我們不時收到求助電話, 心裡也焦急……但由於上個月沙巴疫情告急,醫護人員缺乏防護裝備和治療冠病患者的儀器,我們就集中力量去支援沙巴前線人員, 隨著衛生部加大力度派送醫護人員及醫療配備去沙巴, 我們的支援沙巴醫護人員行動就可暫告一段落。恰好有熱心商家捐獻一批物資給祝福文化基金會,機緣巧合,就聯合其他四個合作伙伴一齊發起這次行動。

“感謝佛光山慈悲喜捨的精神,有求必應。我們常尋求佛光山合作, 是因為佛光山有號召力,登高一呼,就有大量的義工響應, 而且佛光山有場地可以存放米糧和用品。每次行動都能圓滿成功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

她指出, 這次【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再次證明馬來西亞華人是有愛心的族群。 “我們並沒有公開籌募, 只是聯絡一些熱心商家和朋友, 幾天內就籌募到足夠的物資。”

這次籌集到的救濟品如下:

Pocky 餅干棒 : 500箱 x 120 , 共 60,000 盒。
Jasmin 白米: 200包5 KG裝。
麵粉: 100箱x12包,共1200包。
白糖: 100箱X 12包 ,共1200包。
食油: 100箱x16支,共1600支。
蘇打餅:400包
美祿:300包1公斤裝。
罐頭茄汁黃豆 :35箱 (840罐)。
麵線:80箱。
伊麵:80箱。
菜脯:20箱。
唯一麵: 100箱X6,共600包。
洗衣粉:250 包。
浴巾: 540條浴巾

贊助商如下:

Glico Malaysia 公司 捐 500箱 (6萬盒) Pocky 餅乾棒。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捐 300包 MILO、840罐茄汁黃豆、250包洗衣粉。
JASMINE FOOD CORPORATION SDN BHD 捐200包5公斤裝白米。
拿督葉鏑健和林渭鏇 合捐100箱麵粉、100箱白糖、100箱食油和400包蘇打餅。
建興貿易公司和呂沐陽、 謝安衡、 吳偉雄 、何子龍 、歐世煥 、王美華、 溫佳和、 佘秀玉、 符美珊、 林金星、 劉榮剛合捐80箱麵線、80箱伊麵、20箱菜脯。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捐助 勞勿縣5個新村的15個貧困家庭》

/ 義工小雪

勞勿是個偏僻的山城,居民多務農為生,收入偏低。由於疫情和行管令的打擊,貧困戶的生活更苦不堪言。

祝福文化基金會趁探訪原住民孩子中心之便,亦給勞勿的貧困家庭送暖。當地社工到各村查訪,並舉薦了15戶貧困家庭。

這15個家庭來自勞勿縣5個新村: 都賴新村4個家庭、武吉公滿新村5個家庭、雙溪蘭新村1個家庭、積羅新村4個家庭、新巴力新村 1個家庭。

祝福文化捐給每個家庭紅包 100、一大袋的乾糧、一包洗衣粉和50片口罩。

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送給每個家庭紅包100元、麥片、美祿、10粒包子和4粒蛋糕。

受惠者大多是病弱的長者, 他們對從首都老遠來送暖的義工們深深感謝。其中有位長者,還感動得頻頻拭淚。

 

原住民孩子•社會關懷

《 牧師支援牧師, 譜下感人篇章》

/義工小樂

吉隆坡甲洞馬魯里基督教宣恩堂的王福牧师,自從知悉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及巴生「生命的起點」老人院需要糧食之後,就熱心籌募米糧, 然後大量送去給這兩個基督教慈善組織。

王福牧師和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因長年一起推動救災工作,而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從蕭依釗處得知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創辦人蘇廣成牧師及「生命的起點」創辦人史帝芬牧師的感人事蹟,遂決心支援他們。

10月3日 ,宣恩堂捐了數十箱乾糧予「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和孤兒院。

過去幾個月,宣恩堂也捐了幾批乾糧給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

王福牧師向蘇牧師承諾:每年將捐贈一千多包10公斤裝白米和一千罐沙丁魚給原住民孩子中心。

這三位牧師都有著同樣扶助弱勢群體的愛心,他們的奉獻精神原就讓人動容;王福牧師的雪中送炭,是另一感人篇章,見證著人間的善於美。

擔任宣恩堂主任牧師的王福本身是一位很有威望、熱心公益的的牧師。自幼在茅山術法師家中成長, 成年後在老師影響下選擇信主。多年潛心研究探討儒釋道與民間宗教信仰,並經常受邀到各處巡回講道及授課。

社會關懷

《有種感動叫豁達》

/ 葉偉章

那時我正搬著米。其實是去當司儀的,文冬福袋送暖行動,祝福文化是策辦單位之一,所以我也跟著去湊熱鬧。自然其中不無被騙的因素存在,臨行前一晚蕭依釗與我說:「我們8點到,你有大把時間可以享用文冬風味早餐。」抵步後,她壓根兒不提早餐,「快去幫忙。」她揮著手臂指使我。

於是我在搬米。幾個老人家在旁看著米,一個駐拐杖,一個髮色雪白,還有三兩個來回走動偶爾駐足的。白髮老伯看米看得出神,駐拐杖的笑他:「那麼喜歡,就把米搬回家吧。」老伯很憨厚地搖首擺腦。我在旁笑著,搭了句:「搬吧,搬吧,順道連我也搬回去。」駐拐杖老伯哈哈大笑:「不可以,不可以,搬不動你。」語氣極其爽朗。

後來我們又聊了幾句,他對祝福文化很好奇,隨意問了幾句。過程中可以感覺這位老人家很活潑樂觀,健談之餘也笑得開懷。

後來的後來,我才在蕭依釗的致辭裡得知他原來是骨癌患者。他被中央醫院宣告不治,折騰了三年,他以親友籌得的善款到廣州尋醫。廣州醫生以截肢保住了他的命,那年他才三十一歲。丟了羅里跟車的工作,義款散盡,現年66歲的他只能靠每月400元的殘疾人士津貼過活,寄住在妹妹家裡。

然而在整個對談過程裡,我竟沒有感受到他的一絲愁容。他的笑聲,何其豁達。
好幾個月前,有個網友在祝福文化粉絲專頁裡留訊,說是有台嶄新的輪椅,來不及用親人就去世了,問說知不知道有哪個機構用得著。我約略詢問了一下社工,得知有個單位有需要,他們收容了一名因自殺未遂而半身不遂的青年,這輪椅剛好派得上用場。

我把這消息告知網友,她在私訊裡留了言,大意是說生命何其珍貴,怎麼竟然那麼輕易放棄?語氣裡充滿了感慨。我想,對於剛痛失親人的她而言,這對比確實是頗讓人無奈的。

當然,她還是把輪椅送了過去。我不是那青年,不知他經歷了甚麼事,遭遇了甚麼痛,絕不敢加以妄議。

還是說回文冬的老伯吧。我看著坐在席間的他,淡然地聽著蕭依釗訴說他的故事,彷彿在聽別人的事情似的,當下不覺升起了一股感動。他的豁達與樂觀,是對生命的禮敬。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努力地活著,堅強的面對生活的困窘;我禁不住自問,那些平日讓我們感到氣餒的事,相形之下會不會其實太微不足道?

我忽然覺得,原來有種感動,叫作豁達。

Page 1 of 61234»...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宣恩堂捐助弱勢群體,祝福文化參與捐獻糧食》
  • 《Wisma Mirama業主貼心在電梯提供紙巾》
  • 《怎麼幫助躁鬱症患者?》
  •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 《回家好難》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