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十】
2017.09.21 三都縣
韋恩文,19歲的水族少年。
今年高三的韋恩文,談吐間顯得特別禮貌懂事。
韋恩文一家四口,43歲的父親韋宗凱、65歲的爺爺 ,還有一個唸高一的弟弟。奶奶在十多年前病逝了;至於母親,則在他12歲時因車禍而離開了人世。
爺爺在大約6百多平尺的小塊地種水稻,另外還養了十多只雞。水稻收成也只夠自家食用,要掙錢是絕不可能的。
父親在附近打散工,收入並不穩定。
他們住著的房子,是十多年前開始修建的。有一點錢就建一點,至今仍未完成。
兩兄弟一學期的費用,就需八千多人民幣。這擔子,沉甸甸地壓在父親肩上。
韋恩文雖是水族人,但由於在苗寨生長,所以反而不懂水族語,只會講苗語。
這個苗寨有二十多戶,八十多人。韋恩文說:『山寨至今沒出過大學生。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為山寨人爭光 。』
因著這年輕人的善良和志氣,蕭依釗塞了一筆錢給他,並叮嚀他:『這錢不是給你現在用,而是考上大學後供作你去大城市的路費和添購衣物的。』
韋恩文很懂事地點著頭,輕聲地說:『謝謝!』
那筆錢並不重;但或許因為注入了心意,握在韋恩文的手裡竟顯得有些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