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原住民孩子•護苗使者

《回家好難》

/ 葉偉章

學校年終長假業已開始,義工們在蘇牧師的號召下,又駕著四輪驅動車,跋山涉水把在原住民孩子中心的孩子們送回深山去。

兩星期前的週末收到「窮人的福音」蘇牧師的訊息,說是前一天5台四輪驅動車從早上9點出發,載著14個原住民孩子回山區,平日3小時即可抵達,往返約莫也就6、7小時,卻是一整天過去了都杳無音訊。

凌晨三點,他終於接到了義工們的電話,說他們被困在豪雨中,其中一台車子拋錨了。孩子們都濕透了,車上裝滿了他們要帶回家的舊衣服與玩具。

泥巴路既爛又陡,他們只能用拖帶繫著車子龜速滑行。十二小時後,也就是次日的早上9時,義工們都還未抵達目的地。(原本只是三小時的路程啊。)

孩子的父母也因為路況太糟,無法騎摩多車到義工們被困的地方把孩子接回去,於是只能在原定地點乾等。(如此這般,就等了一宿啊。)從這地方回他們的村子倒是不遠,只需約莫十分鐘,只是得徒步過獨木橋,橋下是湍急的河流。

其後,四輪驅動車得折返,那顯然又是一番折騰,又是好幾個小時的功夫了。

義工們從下午六時出發,直至凌晨四點半都還身陷泥沼中,路況實在太糟,同時他們也實在是太餓、太睏了,於是決定休息到早上8點再出發。

蘇牧師預計,山泥傾瀉應該會致使他們直至明年2月都無法入村。換言之,山里的原住民也將會與外界斷聯數月……

真的由衷敬佩這些在前線的義工們,只能在此向他們說一句:辛苦了!

至此方知,回家,原來也可以是很難的一件事。

護苗計劃線上表格: https://forms.gle/m8JN9aCNCK2f1Yao8

原住民孩子

《給深山裡的原住民送糧》

/葉偉章

上兩週收到「窮人的福音」蘇牧師的訊息,報告著他們給原住民孩子送糧的進度。

送糧行動兵分兩路,分別是吉蘭丹話望生以及彭亨州瓜拉立卑的深山叢林中,各別21噸的糧食。

這項行動始於11月中旬。義工們趕在季候風帶來豪雨洪災前,先把糧食分批運進山林裡,否則進入12月杪,深山裡的原住民就會被豪雨困住,與外界斷聯,斷糧挨餓好長一段時間。

這些艱鉅的任務,均由蘇牧師號召義工們共同完成,他們都是前線英雄,不止辛苦且危險。祝福文化同仁非常敬佩蘇牧師和他的團隊的博愛精神,隨時樂意號召祝福使者在幕後支持他們,實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美好願景。

圖中所示的三艘舢板,裝載了近一千公斤的糧食。蘇牧師說,豪雨來襲時,潮汐高漲橋身太低,這些舢板就只能擱淺在岸派不上用場了。

護苗計劃線上表格: https://forms.gle/m8JN9aCNCK2f1Yao8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慈善畫展獻愛心,齊心抗疫助孩童》

/柚木

由V’Art Space 所主辦的線上慈善畫展( www.vartspacekl.com ),經已於上週圓滿結束,共籌得了1萬3千令吉。這筆善款悉數捐予祝福文化,協助貧困孩子上學及為原住民家庭購置食糧。

慈善畫展於今年10月15日開始,直至11月14日,為期一個月。原件於Taman Desa, Faber Towers 的畫廊展出,但因現為行管令期間,因此以線上義賣為主。

畫展共有130副畫、15件雕塑品。

畫廊創辦人、執行長顏于娜表示,她對於籌得款項不多而感到汗顏。她認為,如非疫情影響及行管令的限制,應該可以籌得更多善款。

她說:「我非常支持祝福文化的慈善理念,因此希望通過這次畫展略盡綿力,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孩子與團體。」

值得一提的是,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也積極響應了這項活動,捐出了12副個人藏畫。

2021年助學計劃經已開展,雖然今年因疫情之故各界經濟都深受影響,但仍希望有能力的善心人士,可以伸出援手予貧困孩子,他們所面對的困難會遠比我們來得更嚴峻。

助學計劃線上表格: https://forms.gle/UYGCU5PdpeexXNncA
護苗計劃線上表格: https://forms.gle/m8JN9aCNCK2f1Yao8
原住民孩子

《風雨路上送糧記,感謝神》

/ 葉偉章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陸續給我傳了好些訊息、照片、影片,是「窮人的福音」義工們送糧給原住民路上的情況。

我擱著,沒看;今日一次性點開,才覺驚心動魄。宛若連環圖,片段式的訊息剛好拼湊成旅途記事。

「今早,安排了義工們的9輛四輪驅動車,把4.3噸救濟食品分別送到巴拉和德哥山區。請繼續向神祈討祂的憐憫與好天氣。

「感謝神,雖然那些爛泥路實在糟透了,但義工們並沒有氣餒。隊伍於傍晚7時30分完全回到了靠近公路的巴威克村,比原定時間晚了5個小時。

「今早8時,我們6輛四輪驅動車載送了3.2噸的食品前往德內喀山區,另3輛則載了1.5噸白米到加德爾村。請向神禱告,祈願祂憐憫、保護,以及好天氣。

「昨晚的毫雨,致使泥濘路滑爛、危險,造成了幾起車子掉卡在溝裡的意外事件,而且剎車也失靈。感謝神,經過了12小時的努力,克服了這艱難且恐怖的路況,全員安全回到。

「我們現在位於巴威克村,正把食物貯存到阿迪牧師的家。

「感謝神,凌晨4時,我們四輪驅動車的義工們,在毫雨後終於安全回到巴威克村。即使他們的四輪驅動車已經過改裝,十分堅固,但也難以應付這可怕的路況,好幾次故障。有些義工洗澡後,於凌晨5時才吃晚餐;有些則因為太累,直接倒頭睡下了。

「感謝神,因為這些勇敢且敬責的義工們,因為他們心中的大愛,所以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我們祈願他們12月中旬可以再來,在洪水來襲前協助把孩子送回家裡,好度過學校長假。

「我們也感謝神,幫我們在季候風帶來毫雨之前,完成了運送14噸救濟食品到最偏遠原住民住處的任務(供貯存)。如洪水來襲,我們是無計可施的。

「剩餘的7噸食物,我們會在載孩子們回深山時一併送去。」

泥濘路難行,雨後尤甚,且險象環生。不過因著信仰的虔誠,因著不願讓原住民在季候風裡挨餓受難,「窮人的福音」蘇牧師號召了弟兄們,毅然走上了這艱辛的送糧之旅。

我雖不是基督徒,但願意陪同禱告——感謝神,義工們得以安全歸來。

感謝這些默默奉獻的義工們。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慈善活動】

V’Art Space 與祝福文化將於10月15日至11月14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線上慈善畫展( www.vartspacekl.com )。畫展所得盈利,將在扣除成本(畫家收入、信用卡手續費、運輸費等)後,悉數用以捐助貧困孩子上學和送糧給原住民。

畫展共有130副畫、15件雕塑品。值得一提的是,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也另外捐出了12副個人藏畫,她將分文不取的將義賣所得悉數捐作以上用途。

畫廊創辦人、執行長顏于娜表示,她非常支持祝福文化的慈善理念,因此希望通過這次畫展略盡綿力,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孩子與團體。

原件也將在Taman Desa, Faber Towers 的畫廊展出。畫廊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早上11時至下午5時,週六、週日及公共假期則只接受電話預約(016-3274984)。

原住民孩子

《小小的藥皂,包含深重的慈悲心》

/蕭依釗

符秋菊衣著樸素無華,為人低調, 站在人群中, 很少人會注意到她, 但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她有著一顆火熱的心。

她是一位佛弟子,深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自己熱心布施,也遊說身邊的朋友參與行善。朋友們都稱她「秋菊師姐」。

非常感謝她願意認同祝福文化的理念, 這些日子來積極贊助和參與祝福文化的慈善活動。

像10月4日的「勞勿送暖行動」,她聽說有些原住民患皮膚病,因知道Chandrika Ayurvedic (阿育吠陀)肥皂不含化學物質, 對皮膚炎和濕疹有幫助,遂決定採購47塊藥皂, 送給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目前收容的47名孩子的家庭。

勞勿之行前夕, 她跑遍了雙溪毛糯一帶的13 間連鎖便利超市,才買到44塊藥皂。晚上七點, 她在WhatsApp 群組求助,並告訴朋友圈,只有那家連鎖超市有賣,一塊售價2.90。我下班後到附近的兩間連鎖店去找, 店員都說:賣完了!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幸運的在一間連鎖店找到12塊這種藥皂,符秋菊興奮的說:「很難找!統統幫我買下來!」

第二天,她像寶貝般捧著那56塊藥皂去勞勿, 鄭重的交給志工。「這對皮膚病有幫助, 請讓孩子們帶回森林給他們的家長用。」

小小一塊不甚起眼的藥皂,包含著符秋菊深重的慈悲心。因為那份心意,藥皂增添了幾許重量,溫暖厚實地托在我掌上與心頭。

 

原住民孩子

《跨越宗教的大愛,送糧支援原住民》

/義工小雪

東北季候風己開始帶來連日大雨, 但長期援助原住民的蘇牧師預測更大的疾風暴雨還未到來。11和12月可能會發生大水災。

這未知的水災,令很多關心原住民命運的義工擔心。10月4日,這種擔心驅使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和25位義工送了一卡車糧食去勞勿的原住民孩子中心,以讓「窮人的福音」志工運上原住民山寨。

祝福文化另外捐了1萬元給原住民孩子中心,讓志工在話望生鎮採購米糧給原住民。

9月初,祝福文化收到了蘇牧師的求援信。 他在信中說:「預料十一、 十二月將會有連連暴雨,洪水會導致土崩、路斷、木橋被洪水冲走, 被大水圍困的原住民將會面臨饑荒…… 」

蘇牧師擔心2014年的災難重演。當年被圍困了整整一個月的原住民,挨餓了一個月。後來一位原住民青年冒險走出來向蘇牧師求救。大水退後,蘇牧師見到的原住民孩子, 就像非洲那些餓得皮包骨的孩子 。

蘇牧師希望祝福文化發動善心人士捐錢和捐糧,讓他能在大水災發生前把糧食運進森林,派發給給他負責照顧的彭亨和吉蘭丹兩州一百多個山村的6,600名原住民。

令人欣喜的是,這次參與「勞勿送暖行動」的主要是佛弟子。特別是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聽說原住民需要米糧, 就把寺裡收存的一批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捐了出來 。

祝福文化收到的其它捐獻品如下:

佛光山: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沙丁魚、 洗衣粉
5Senses 董事黃碧玲: 餅乾、醬油、脆麥片等
符秋菊和何子龍: 藥品和肥皂
葉秀芳:白糖、食油

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參與了這次善行,他和幾位義工製作了600個包子和100個古早味蛋糕。

鄺文良駕了特製的餐車到原住民孩子中心,烹飪了素椰漿飯、素加哩羊肉和炒炒粉給原住民孩子吃。鄺文良從小茹素, 所以喜歡以素食和大家結緣。

蘇牧師眼見眾多佛弟子,特別是佛光山法師跨越宗教藩籬來支援「窮人的福音」志工, 對他們的大愛精神大為讚揚。
 
原住民孩子•社會關懷

《 牧師支援牧師, 譜下感人篇章》

/義工小樂

吉隆坡甲洞馬魯里基督教宣恩堂的王福牧师,自從知悉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及巴生「生命的起點」老人院需要糧食之後,就熱心籌募米糧, 然後大量送去給這兩個基督教慈善組織。

王福牧師和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因長年一起推動救災工作,而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從蕭依釗處得知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創辦人蘇廣成牧師及「生命的起點」創辦人史帝芬牧師的感人事蹟,遂決心支援他們。

10月3日 ,宣恩堂捐了數十箱乾糧予「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和孤兒院。

過去幾個月,宣恩堂也捐了幾批乾糧給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

王福牧師向蘇牧師承諾:每年將捐贈一千多包10公斤裝白米和一千罐沙丁魚給原住民孩子中心。

這三位牧師都有著同樣扶助弱勢群體的愛心,他們的奉獻精神原就讓人動容;王福牧師的雪中送炭,是另一感人篇章,見證著人間的善於美。

擔任宣恩堂主任牧師的王福本身是一位很有威望、熱心公益的的牧師。自幼在茅山術法師家中成長, 成年後在老師影響下選擇信主。多年潛心研究探討儒釋道與民間宗教信仰,並經常受邀到各處巡回講道及授課。

原住民孩子

《原住民孩子的艱辛上學路》

/蕭依釗

病毒和峻嶺, 沒有阻斷數百個原住民孩子的求學路,因為有一群志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馬來西亞在3月18日開始實施行動管制令時,恰逢學校第一學期假期,在城鎮上學的原住民孩子早己回到山村與家人團聚。

原住民對新冠病毒沒有概念,因而特別恐慌,不敢與外人接觸, 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更深的森林裡。

當教育部宣佈小學在7月分兩階段全面復課時,原住民出於恐懼,不願讓孩子離開山區。幸好上學寬限期至9月1日。

8月下旬,蘇廣成牧師率領一群志工分頭進入彭亨州和吉蘭丹州百多個山村四處游說,終於說服村長和村民,讓志工們載孩子出來上學。

8月明明是乾旱的季節,卻偏偏連日傾盆大雨。志工們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都驚險連連,步步為營。

那幾天我的手機不時收到蘇牧師的情報:

“路面泥濘滑溜,我們的車輪必須綁上鐵鏈,像老牛上樹般用盡馬力才能攀爬上坡,而且雨水把路面冲蝕得窟窿處處……”

“我們的四驅車在武吉加文䧟人泥沼中,動彈不得,被迫夜宿山野。”

“費盡蠻荒之力,才抵達波斯村,整整比預定時間遲了一天。”

“我們在波斯村見到了其中38名孩子。才5個月不見, 他們變得異常消瘦羸弱,令人心酸。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一天只吃一餐,大多是木薯和野菜。”

“回程的路段被洪水冲毀,我們只好請求原住民砍樹幹來填補坑窪。”

“我們終於把孩子們安全的載到了臨近公路的巴威村。停車後,大伙兒鬆了一口氣,才感覺到全身虛脫,連多走一步都沒氣力了……”

讀著蘇牧師這些簡訊,回憶的匣子自動開啟:5年前,蘇牧師載我和義工進一個山寨考察。坎坷崎嶇的泥路,以及路面大大小小的石塊,讓四驅車一路顛簸,坐在車裡的我們被甩來甩去,即使緊抓住扶手,我們的頭也不時撞碰車窗鏡。經過一處彎道,幾乎與反方向駛來的四驅車相撞。幸好兩方都是老手,經過10多分鐘的進退和避讓,兩車終於錯開而過。接下來是一段狹窄的下坡路,右邊是陡壁,左邊是懸崖,車子擦著峭壁過,義工嚇得驚叫。蘇牧師鎮定的說:“沒事!今天沒下雨,路不滑。如果下雨,就真的難走了。”

這段令人心驚膽顫的路程,永刻在我的腦海中。

可是,我就只是那麼一趟, 這樣的艱險路程蘇牧師和他的志工團隊每年都要走好幾趟,送糧食給各山村、載孩子出山、送孩子回家……。尤其是年終學校放長假時,要載孩子回山區;新學年開學時,要載孩子出山,每年年底東北季候風帶來大量雨水,山洪洶湧,漫過山路,志工們載孩子進出山區的過程,險象環生。

據蘇牧師說, 這百多個山村,散布在大山各個角落,大小不一,最大的有5百多人,最小的僅有3戶人。有的村子在大山深處,沒有路,車子根本開不進去。許多孩子必須跋山涉水,走幾個小時的很遠很遠的路才能回到家。有時他們會被長剌的雜草和樹叢割傷,偶爾會遇上野獸,有時石頭突然从山上滾下来……

蘇牧師總是會讓每個孩子扛一袋糧食回家。這袋糧食對原住民來說非常珍貴。隨著他們倚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受到官商勾結破壞後,他們不像以前那樣在森林裡容易覓得食物了。孩子每次回山都攜帶糧食,也許亦是令他們願意讓孩子出外求學的因素之一。

由於曾受到一些貪官的壓迫、收購山貨的貪婪中間商及人肉販子的欺騙,一般原住民對外來的所謂“文明人”高度戒備,甚至仇恨。 而且很多原住民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喜歡把子女留在身邊,即使無所事事。蘇牧師率領的志工團隊當初進山時受到原住民的懷疑和排斥,但志工們表現出最大的誠意,捐米糧、修建房子、 手把手教導原住民栽種蔬菜水果樹等等, 才贏得原住民的信任, 願意把孩子交托給蘇牧師。

志工們千辛萬苦把孩子們帶出來後,懸著的心還是放不下。萬一有孩子感染病毒,無法向他們的父母交待。志工劉美嬌知悉祝福文化有義工替孤兒縫製布口罩, 來電詢問。 兩位義工莉嘉和美珍欣然趕縫了40片布口罩,贈給20名上幼兒園的原住民小孩。

扶貧先扶智。我們十分認同蘇牧師的“教育是改變原住民命運”的理念,所以這些年來祝福文化基金會一直積極的支持蘇牧師和志工團隊扶助原住民孩子的努力。

原住民孩子的上學路雖然艱辛,但卻寄託著孩子們的未來和希望。

還好,有那麼一群不畏艱辛的志工。還好。

(如您想捐助原住民孩子,請點擊以下鏈接https://forms.gle/XvHuZfu5pfWvKu5H6)

 

公益•原住民孩子

【祝福文化抗疫之路】(一)

《在那遙遠的山中》 / 蕭依釗

電話響起時,我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姓名,心知必然是原住民孩子們遇到了難題。來電的是文冬深山裡原住民中心院長許瑞霞先生,他的聲音一如既往的低沉,隱約透著一份難以形容的疲憊感。他說,行動管制令實行了半個月,中心一部份孩子已回家,但還有10個,因為家太遠了,所以回不去,留在中心。然而他們中心的大米和食油眼看馬上就要見底了,希望祝福文化可以捐助一些食糧。

行動管制令實施的這兩個星期,我一直擔憂這樣的事會發生——一些邊緣或弱勢的群體及家庭會被忽略,但眼前替全國前線醫護人員添購醫療器材及防護用品的工作,著實讓我忙得喘不過氣,幾近焦頭爛額。自然有合辦單位及基金會同事們在協助,但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背負著捐款者心意所需承擔的責任與謹慎,都讓我備感壓力。「如果我能更早覺察到中心的困境與窘迫,或許就能減輕許院長的負擔了。」我心裡不無愧疚。

孩子的食量不大,且自己的園地裡有栽種蔬菜果樹等 ,許牧師說,20包10公斤的白米,以及10支油就夠了。我立馬答應,同時還另外添了一箱快熟燕麥片,以備不時之需。在這非常時期,只要不過份,有備無患還是好的。且燕麥片不但方便,又健康。

許院長在運載食糧回中心的途中,拐去原住民山寨探訪幾個回家的孩子,這才發現這幾戶原住民家庭已經好幾天沒飯吃了,於是忙把部份糧食贈予他們。

篤信基督的許院長後來給我傳了一則訊息:孩子們的父母很開心,蕭小姐,妳回應了他們向上帝的祈求。

我心裡明白,協助了這些原住民家庭及孩子的,其實並不是我,而是默默在付出的祝福使者們。是他們的善良,讓愛可以傳送到那遙遠的山中。

在這艱難的時期,我們更需要的,正是——善良與愛。

Page 1 of 121234»10...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怎麼幫助躁鬱症患者?》
  •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 《回家好難》
  • 《疫情籠罩中的聖誕》
  • 《如何處理焦慮情緒?》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