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送美食,印裔小孩慶佳節》

/小雪

「屠妖節快到了!希望祝福文化基金會能送東西給我們的孩子。希望可在11月15日送來,讓孩子們能歡度屠妖節。」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於日前收到了SAAII 孤兒院協調員莎艾華麗的簡訊。

蕭依釗在與義工們商量後,決定應SAAII的要求,在11月15日送糖果、美食和米糧給這家主要收容印度裔孩子的孤兒院,讓孩子們得以歡慶屠妖節。這有助於促進族群之間的親善和諧。

祝福文化決定在同一天,也順途捐美食和米糧給同在附近的另外三家福利中心——溫馨老人之家、大慈講堂兒童之家及與大慈講堂同屬報恩寺旗下的安寧老人院。

恰巧上述四家福利中心也是祝福文化基金會與星洲日報、星洲日報基金會、佛光山、佛光會於11月11日聯合舉辦的【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第三次捐獻糧食給社會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的行動)下,受捐助的68 家福利機構中的其中四家。

有鑑於此,祝福文化的義工也順理成章承擔送米糧給這四家福利中心的任務。

除了【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所捐給福利中心的米糧,祝福文化的義工、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與三位企業家章發明、李成吉和林駱興,也另外再增捐約一萬元的乾糧和藥品給這四家福利中心。

細心周到的符秋菊向每個福利中心的負責人了解老人或小孩所需要的藥品,然後和朋友劉桂蘭、李宇楊、呂素逸、呂素慧、呂瑜鑫、陳培鐿、戴智慧捐了超過1千元的藥物。她聽說溫馨老人之家沒手推車,馬上捐了一架手推車給這家福利中心。

當然,長者和小朋友最引頸盼望的還是鄺文良煮的美食,以及潘來吉製作的包子。

鄺文良煮給SAAII 小朋友的是是炒米粉、老鼠粉、炒飯,素辣海鮮煲。給另外兩家的小朋友和長者煮的是紅燒香菇、蝦碌和蓮藕西芹沙葛雜菜。

潘來吉共製作了500粒手工包,包括素叉燒包、菜包和花生包給長者和孩子們。溫馨之家的林院長看到誘人的包子,笑說:「老小孩愛吃吉祥義工團的包子, 現在吃飯,下午就讓他們吃包子, 他們不會等到明天才吃的……」

看到滿桌的熱食和乾糧,大慈講堂的義工劉慧敏和胡儷寵無比欣喜的說:「很多人因為疫情和行管令而收入大減或根本沒收入,上門來捐款和捐糧的人漸少,我們正在發愁呢!衷心感謝你們想到我們!」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與四組織聯手,捐糧予福利中心、貧困家庭》

星洲日報、星洲基金會、佛光山、 佛光會、祝福文化基金會於2020.11.11 聯合開展稱為【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 的第三次捐獻糧食給社會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的行動,總共籌募到總值逾10萬令吉,約10噸的糧食和生活用品。

這些糧食將捐給120個有需要的福利中心與貧困家庭,包括巴生河流域的68個福利中心以及散居全國各地的52個貧困家庭。

贊助商移交賑濟品儀式在東禪寺舉行。移交儀式甫結束,義工們即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始工作,把物品分配裝箱。這些賑濟品將在未來幾天,陸續送到需要糧食的福利中心和貧困家庭。

【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策劃人、 星洲日報基金會副主席兼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說:“疫情的衝擊,行動管制令一再延長, 使到很多福利機構陷入經濟困境,同時貧困家庭愈加貧困。 我們不時收到求助電話, 心裡也焦急……但由於上個月沙巴疫情告急,醫護人員缺乏防護裝備和治療冠病患者的儀器,我們就集中力量去支援沙巴前線人員, 隨著衛生部加大力度派送醫護人員及醫療配備去沙巴, 我們的支援沙巴醫護人員行動就可暫告一段落。恰好有熱心商家捐獻一批物資給祝福文化基金會,機緣巧合,就聯合其他四個合作伙伴一齊發起這次行動。

“感謝佛光山慈悲喜捨的精神,有求必應。我們常尋求佛光山合作, 是因為佛光山有號召力,登高一呼,就有大量的義工響應, 而且佛光山有場地可以存放米糧和用品。每次行動都能圓滿成功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

她指出, 這次【人間有爱,疫起關懷行動@3】再次證明馬來西亞華人是有愛心的族群。 “我們並沒有公開籌募, 只是聯絡一些熱心商家和朋友, 幾天內就籌募到足夠的物資。”

這次籌集到的救濟品如下:

Pocky 餅干棒 : 500箱 x 120 , 共 60,000 盒。
Jasmin 白米: 200包5 KG裝。
麵粉: 100箱x12包,共1200包。
白糖: 100箱X 12包 ,共1200包。
食油: 100箱x16支,共1600支。
蘇打餅:400包
美祿:300包1公斤裝。
罐頭茄汁黃豆 :35箱 (840罐)。
麵線:80箱。
伊麵:80箱。
菜脯:20箱。
唯一麵: 100箱X6,共600包。
洗衣粉:250 包。
浴巾: 540條浴巾

贊助商如下:

Glico Malaysia 公司 捐 500箱 (6萬盒) Pocky 餅乾棒。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捐 300包 MILO、840罐茄汁黃豆、250包洗衣粉。
JASMINE FOOD CORPORATION SDN BHD 捐200包5公斤裝白米。
拿督葉鏑健和林渭鏇 合捐100箱麵粉、100箱白糖、100箱食油和400包蘇打餅。
建興貿易公司和呂沐陽、 謝安衡、 吳偉雄 、何子龍 、歐世煥 、王美華、 溫佳和、 佘秀玉、 符美珊、 林金星、 劉榮剛合捐80箱麵線、80箱伊麵、20箱菜脯。

原住民孩子

《風雨路上送糧記,感謝神》

/ 葉偉章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陸續給我傳了好些訊息、照片、影片,是「窮人的福音」義工們送糧給原住民路上的情況。

我擱著,沒看;今日一次性點開,才覺驚心動魄。宛若連環圖,片段式的訊息剛好拼湊成旅途記事。

「今早,安排了義工們的9輛四輪驅動車,把4.3噸救濟食品分別送到巴拉和德哥山區。請繼續向神祈討祂的憐憫與好天氣。

「感謝神,雖然那些爛泥路實在糟透了,但義工們並沒有氣餒。隊伍於傍晚7時30分完全回到了靠近公路的巴威克村,比原定時間晚了5個小時。

「今早8時,我們6輛四輪驅動車載送了3.2噸的食品前往德內喀山區,另3輛則載了1.5噸白米到加德爾村。請向神禱告,祈願祂憐憫、保護,以及好天氣。

「昨晚的毫雨,致使泥濘路滑爛、危險,造成了幾起車子掉卡在溝裡的意外事件,而且剎車也失靈。感謝神,經過了12小時的努力,克服了這艱難且恐怖的路況,全員安全回到。

「我們現在位於巴威克村,正把食物貯存到阿迪牧師的家。

「感謝神,凌晨4時,我們四輪驅動車的義工們,在毫雨後終於安全回到巴威克村。即使他們的四輪驅動車已經過改裝,十分堅固,但也難以應付這可怕的路況,好幾次故障。有些義工洗澡後,於凌晨5時才吃晚餐;有些則因為太累,直接倒頭睡下了。

「感謝神,因為這些勇敢且敬責的義工們,因為他們心中的大愛,所以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我們祈願他們12月中旬可以再來,在洪水來襲前協助把孩子送回家裡,好度過學校長假。

「我們也感謝神,幫我們在季候風帶來毫雨之前,完成了運送14噸救濟食品到最偏遠原住民住處的任務(供貯存)。如洪水來襲,我們是無計可施的。

「剩餘的7噸食物,我們會在載孩子們回深山時一併送去。」

泥濘路難行,雨後尤甚,且險象環生。不過因著信仰的虔誠,因著不願讓原住民在季候風裡挨餓受難,「窮人的福音」蘇牧師號召了弟兄們,毅然走上了這艱辛的送糧之旅。

我雖不是基督徒,但願意陪同禱告——感謝神,義工們得以安全歸來。

感謝這些默默奉獻的義工們。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慈善活動】

V’Art Space 與祝福文化將於10月15日至11月14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線上慈善畫展( www.vartspacekl.com )。畫展所得盈利,將在扣除成本(畫家收入、信用卡手續費、運輸費等)後,悉數用以捐助貧困孩子上學和送糧給原住民。

畫展共有130副畫、15件雕塑品。值得一提的是,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也另外捐出了12副個人藏畫,她將分文不取的將義賣所得悉數捐作以上用途。

畫廊創辦人、執行長顏于娜表示,她非常支持祝福文化的慈善理念,因此希望通過這次畫展略盡綿力,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孩子與團體。

原件也將在Taman Desa, Faber Towers 的畫廊展出。畫廊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早上11時至下午5時,週六、週日及公共假期則只接受電話預約(016-3274984)。

情自在

《有錢也買不到的包子》

 /葉偉章

這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包子」。實話說,吃過以後,四個字,名不虛傳。

包子出自吉祥義工團,團長是潘來吉。這名字我常聽老闆蕭依釗提起,行管令期間他常做些包子配合祝福文化送到福利中心。老闆說,潘來吉平日上班,假日才帶著一群善心人士一起做包子和吃食,捐給福利中心或供宗教團體、學校義賣,吉祥義工團本身分文不收,所以說有錢也買不到。

老闆知道用食物即可引我上鉤,因此上次祝福文化前去「文冬福袋送暖行動」時,她以文冬風味早餐誘之。(後來證實這是誑騙,關於此事,可參考拙作《有種感動叫豁達》,https://bestwishes.com.my/?p=9729 。)及至前往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我可不會輕易上當,這中心我去了多次,途中有甚麼可吃或會停留甚麼地方,我是清楚的。「這次有吉祥義工團有錢也買不到的包子噢,而且他們有準備義工的份兒。」她說。

於是我見到了潘來吉,其實上次在文冬也曾見過,只是來去匆忙、匆匆一面。

前往勞勿,祝福文化不止給原住民孩子送糧,也請社工查訪舉薦了15戶貧困家庭,給他們送上了紅包、食物、生活用品與口罩。(詳情可參考《祝福文化捐助勞勿縣5個新村的15個貧困家庭》,https://bestwishes.com.my/?p=9751 。)據知,潘來吉也給他們準備了紅包,以及包子、麥片等食品。

由於沒有時間每戶家庭前往拜訪,因此我們請社工幫忙,把其中四戶家庭載到中心,另十一戶較接近市鎮的,則載到一家茶餐室集合。茶餐室沒營業,就專程為我們開閘。我老闆蕭依釗拉著潘來吉,要他一起派發紅包;潘來吉猛搖手,「妳代表就好,我要和義工們去隔壁吃麵。」他說。

後來我們回到原住民中心,給四戶家庭派發紅包食物時,蕭大姐又拉上了潘來吉,後者同樣搖首擺腦,但這次拗不過我老闆,於是只能陪在旁雙手合十。我在旁看著好笑,心裡暗忖,他果然還不熟悉蕭大姐。別看她瘦瘦弱弱的,其實執拗得很。(噓,別讓她聽見。)

還是說回吉祥義工團的包子吧。就我所吃過的,包子共有四款:素叉燒、咖哩、菜包、花生。每款都餡料十足,尤讓我驚艷的是素叉燒與咖哩,完全沒有市面上素食包子那種素料的口感和特有味道,咖哩也香氣濃郁。

原住民孩子中心的負責人蘇牧師正與我聊天,在旁的傳道士嬌姐咬了一口包子,訝然叫著:「這外皮怎麼發得那麼好?」蘇牧師以著老經驗的口吻說:「這和他用的發酵粉有莫大關係。」然後兩人開始討論發酵粉,繼而轉到隔壁桌請教潘來吉去了,完全忘了其實他們原與我說著話。就為了包子,唉。

吃過包子以後我很想帶兩個回去給我娘,正躊躇著該不該掏錢時,發現「有錢也買不到」這話還真不假,因為包子已被吃完了。

情自在

《流動的愛心》

/葉偉章

我至今仍未認出鄺文良的樣子。

咱倆有過兩面之緣,一次文冬,一次勞勿,自然都是因為祝福文化。前者是「文冬福袋送暖行動」,他去煮食,我去主持;後者是到原住民孩子中心送糧,他去煮食,我去主食。

他一到現場,即開始忙碌,都是不下百份的便當。口罩底下,但見個子瘦小的他揮汗如雨,在餐車裡安靜地煮炒。結束後,大家匆忙離開,我是一次都沒與他說上話的。

關於餐車,我後來也是通過星洲日報記者李佩珍的報導,才知那是他的流動廚房。行管令期間,考慮到福利中心少了許多捐糧者,所以開著流動廚房前往老人院、孤兒院為他們烹煮美食。

我知道他是佛教徒,但他吃素卻遠在信佛以前,據知,他從小一吃肉就會吐。我還知道,他熟識的富田齋料老板林保銘先生,得知他常免費義務給需要的人煮食,所以賣給他的素料都比市價便宜。對此,他心存感念,曾向我老闆蕭依釗提過。

聽說,他曾在我很喜歡的尼泊爾呆過一段時間。

還有……

於是鄺文良於我,就是這樣東拼西湊的一抹印象,感覺很踏實低調的一個人。

感謝他對祝福文化的支持,相信日後相見的機會還多著呢。

專欄•情自在

《葉雙,祝妳生日快樂》

/ 葉偉章

前往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的那天,適逢葉雙生日。

葉雙是誰?她是一個在台北長大的女孩,她是台灣大學護理系的在籍學生,是蕭依釗兩名乾女兒其一,是知名作家焦桐老師的愛女,是撇除以上所有身份與標籤後依然亮眼的二十歲女生。我說的亮眼,不只是外型,更多源自她的聰明與善良、堅強與勇敢。

高中畢業以後,還未入大學之前,她說她想體驗生活,於是蕭依釗邀她來馬,前往原住民孩子中心當義工一個月。我以為蕭依釗只是隨便問問,以為她只是隨口答應;然而,她還真的來了。

於是她成了祝福文化的第一位特派義工,於是她在中心裡教小朋友讀書寫字,於是一個怕蟲的女孩,走進了深山走進了原住民家庭,於是她寫下了這段日子裡她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有感受,於是她與其他志工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於是…… (系列文章傳送門:https://bestwishes.com.my/?cat=6&paged=5)

前往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的路上,蕭依釗在車上囑我:「拍一段短片,讓志工們給葉雙送上祝福,她一定很想念他們。」我自是一口回絕,這麼露骨的表達情感方式,我光是用想的都會替志工們打冷顫。再說,大家都有私下祝福她,被蕭大姐這麼一鬧,反倒顯得我們都不曾有過表示似的。義工莉莉一邊開車一邊嘀咕:「妳從來都不記得我們的生日……」

我和莉莉你一言我一語,蕭大姐自是無以招架的,末了她使了絕招:「你自己想辦法,反正我覺得葉雙一定會很開心。」她這麼一句,就把我架在難處了,彷若不從就是我不願讓葉雙開心似的。(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啊。)於是又一輪唇槍舌劍以後,我們達成協議,以照片取代短片。一到中心,我便把志工俊文拉到一旁:「我們來拍照吧……」

我不知道葉雙看了照片以後會不會很開心,但我想,如果她知道我們因為她的生日短片而在車裡爭論不休,一定會笑得很開懷。不是因為短片或照片,無關乎生日或不生日,而是因為那就是她所認識的乾媽蕭依釗、偉章哥,以及莉莉姐。

末了,我一定要補上一句:「即使沒有妳乾媽的囑咐,我們其實也會由衷祝福妳的呀。葉雙,生日快樂!」

原住民孩子

《小小的藥皂,包含深重的慈悲心》

/蕭依釗

符秋菊衣著樸素無華,為人低調, 站在人群中, 很少人會注意到她, 但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她有著一顆火熱的心。

她是一位佛弟子,深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自己熱心布施,也遊說身邊的朋友參與行善。朋友們都稱她「秋菊師姐」。

非常感謝她願意認同祝福文化的理念, 這些日子來積極贊助和參與祝福文化的慈善活動。

像10月4日的「勞勿送暖行動」,她聽說有些原住民患皮膚病,因知道Chandrika Ayurvedic (阿育吠陀)肥皂不含化學物質, 對皮膚炎和濕疹有幫助,遂決定採購47塊藥皂, 送給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目前收容的47名孩子的家庭。

勞勿之行前夕, 她跑遍了雙溪毛糯一帶的13 間連鎖便利超市,才買到44塊藥皂。晚上七點, 她在WhatsApp 群組求助,並告訴朋友圈,只有那家連鎖超市有賣,一塊售價2.90。我下班後到附近的兩間連鎖店去找, 店員都說:賣完了!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幸運的在一間連鎖店找到12塊這種藥皂,符秋菊興奮的說:「很難找!統統幫我買下來!」

第二天,她像寶貝般捧著那56塊藥皂去勞勿, 鄭重的交給志工。「這對皮膚病有幫助, 請讓孩子們帶回森林給他們的家長用。」

小小一塊不甚起眼的藥皂,包含著符秋菊深重的慈悲心。因為那份心意,藥皂增添了幾許重量,溫暖厚實地托在我掌上與心頭。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捐助 勞勿縣5個新村的15個貧困家庭》

/ 義工小雪

勞勿是個偏僻的山城,居民多務農為生,收入偏低。由於疫情和行管令的打擊,貧困戶的生活更苦不堪言。

祝福文化基金會趁探訪原住民孩子中心之便,亦給勞勿的貧困家庭送暖。當地社工到各村查訪,並舉薦了15戶貧困家庭。

這15個家庭來自勞勿縣5個新村: 都賴新村4個家庭、武吉公滿新村5個家庭、雙溪蘭新村1個家庭、積羅新村4個家庭、新巴力新村 1個家庭。

祝福文化捐給每個家庭紅包 100、一大袋的乾糧、一包洗衣粉和50片口罩。

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送給每個家庭紅包100元、麥片、美祿、10粒包子和4粒蛋糕。

受惠者大多是病弱的長者, 他們對從首都老遠來送暖的義工們深深感謝。其中有位長者,還感動得頻頻拭淚。

 

原住民孩子

《跨越宗教的大愛,送糧支援原住民》

/義工小雪

東北季候風己開始帶來連日大雨, 但長期援助原住民的蘇牧師預測更大的疾風暴雨還未到來。11和12月可能會發生大水災。

這未知的水災,令很多關心原住民命運的義工擔心。10月4日,這種擔心驅使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和25位義工送了一卡車糧食去勞勿的原住民孩子中心,以讓「窮人的福音」志工運上原住民山寨。

祝福文化另外捐了1萬元給原住民孩子中心,讓志工在話望生鎮採購米糧給原住民。

9月初,祝福文化收到了蘇牧師的求援信。 他在信中說:「預料十一、 十二月將會有連連暴雨,洪水會導致土崩、路斷、木橋被洪水冲走, 被大水圍困的原住民將會面臨饑荒…… 」

蘇牧師擔心2014年的災難重演。當年被圍困了整整一個月的原住民,挨餓了一個月。後來一位原住民青年冒險走出來向蘇牧師求救。大水退後,蘇牧師見到的原住民孩子, 就像非洲那些餓得皮包骨的孩子 。

蘇牧師希望祝福文化發動善心人士捐錢和捐糧,讓他能在大水災發生前把糧食運進森林,派發給給他負責照顧的彭亨和吉蘭丹兩州一百多個山村的6,600名原住民。

令人欣喜的是,這次參與「勞勿送暖行動」的主要是佛弟子。特別是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聽說原住民需要米糧, 就把寺裡收存的一批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捐了出來 。

祝福文化收到的其它捐獻品如下:

佛光山: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沙丁魚、 洗衣粉
5Senses 董事黃碧玲: 餅乾、醬油、脆麥片等
符秋菊和何子龍: 藥品和肥皂
葉秀芳:白糖、食油

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參與了這次善行,他和幾位義工製作了600個包子和100個古早味蛋糕。

鄺文良駕了特製的餐車到原住民孩子中心,烹飪了素椰漿飯、素加哩羊肉和炒炒粉給原住民孩子吃。鄺文良從小茹素, 所以喜歡以素食和大家結緣。

蘇牧師眼見眾多佛弟子,特別是佛光山法師跨越宗教藩籬來支援「窮人的福音」志工, 對他們的大愛精神大為讚揚。
 
Page 4 of 55« First...«3456»102030...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名醫不敢吃肉》
  • 《別讓手機毀掉這一代的孩子!》
  • 魔法少女(六)
  • 魔法少女(五)
  • 魔法少女(四)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