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社會關懷

《達雅族小女孩卡蒂卡有治了》 /蕭依釗

10月 14日,在祝福文化和幾位志工的幫助下, 達雅族小女孩卡蒂卡終於在馬大醫院接受內翻足矯正治 療了!更令人欣慰的是,醫生說有望治癒。

9個月前,祝福文化助學團訪問了座落在印尼加里曼丹與砂拉越邊陲山村的原住民孩子寄宿學校────“希望之山”,並且遇到了卡蒂卡。

這位小學二年級女生的兩小脚丫往下垂,脚后跟朝上,好像馬兒的脚一样向内翻下垂、內翻,站立和行走時,腳掌無法著地,只能用腳背拖著行走。這種先天性缺陷俗稱“馬蹄內翻足”。

卡蒂卡的父母是貧窮的達雅族農民,沒受過教育,以為既是天生的,就只能接受,根本不知道女兒的畸形腳是可以醫治的。

祝福使者們皆對這女孩心生憐憫。他們知道,如不趁早醫治,她將終生殘疾。我們當下承諾,祝福文化願意捐助手術費用。並請求志工儘快帶領尋卡蒂卡尋醫。

原本手術在 古晉醫院進行,但志工們覺得 ,如果手術失敗,就誤了卡蒂卡一生,為了謹慎起見,就四處打聽哪裡有擅長醫治馬蹄內翻足的專家,結果找到了馬大醫院的蘇毅教授。這位仁慈的專家應承醫治卡蒂卡。

蘇教授檢查卡蒂卡後,提出了兩點:

1. 卡蒂卡的足部尚未僵硬,仍然柔軟,較易矯正。內翻足越早治越好,如卡蒂卡延遲兩年才尋醫,就可能難治了。如不矯正,將導致終身殘疾。

2.不用開刀手術,採用一種比較新的療法 ─ “潘塞緹” 馬蹄足矯正治療法(Ponseti Method )。

塞緹(Ponseti)療法主要是靠紗布、石膏和玻璃纖維來矯正。這種療法需要卡蒂卡逗留在八打靈兩個月,每周去醫院接受一次牽拉矯正手術。蘇教授說,在打最後一次石膏之前可能要通過微創手術切斷跟腱經皮,就可以確保徹底完成矯正。

祝福卡蒂卡能早日正常行走!

社會關懷

《患癌的馬來同胞,得到許多華人朋友的幫助》

/羽羽

6月底,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和兩位義工專程到麻坡去給一位貧病交加的馬來同胞送暖。

現年41的朱海米.再那阿比丁患胃癌症,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胸部和脊椎。

他在麻坡一家華資公司任文員,月薪約2 千。他的妻子則在私立診所任護士,月薪一千多。他倆必須負擔 7個孩子的生活費和教育費。這7個孩子是朱海米與前妻及現任妻子所生的5個孩子及現任妻子與前夫所生的2個孩子。最大的6年級,最小的1歲。原本就家境清貧,生病後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我們是在星洲日報駐麻坡辦事處主任張烈武領路下找到了朱海米的家。而張烈武是從他的朋友,即朱海米任職的Sawit Warisan公司的老板娘郭莉莉口中知悉他的困境。

朱海米見到我們拎了兩大袋乾糧去敲他的家門時,喜出望外。“謝謝你們在我們穆斯林仍在慶祝開齋節的時候來探望我,還送禮物給我。我的孩子們放學回來看到這些禮物一定很高興。

“自從我患病後,一直得到華裔朋友的幫助。我正在接受化療,身體太虛弱,不能上班,我的華人老闆不但照樣工資給我,還替我付醫藥費。我的華人同事也捐錢給我。現在你們又從老遠的地方來探望我。你們跟我不相識,卻來幫我……”

朱海米真的是很虛弱,沒氣力久站,所以只能坐在地上和我們談話。見他瘦骨嶙峋,滿臉病容的樣子,令人心疼。

除了捐糧食,蕭依釗代表祝福文化捐了1千元給朱海米。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帶領義工前往慰問馬來貧困家庭。

*******
同一天,祝福文化一行人探訪了另外兩個貧困家庭。

(一)

48歲的藍志城和13歲的獨子寄居在朋友的木板屋裡。

12年前與妻子離婚後,獨自撫養年幼的兒子。

2016年底,他肺受細菌感染,引起膿瘍,而且病菌轉移至腳部,造成右腳組織壞死,必須截肢。若沒有一些善心人和慈善組織及時向他們父子伸出援手,恐怕他們早已陷入絕境。
一位善心人不但免費提供屋子,也替他支付水電費。

藍志城(左)截肢後,靠輪椅代步。

(二 )

現年50的劉麗慧在2016年患上急性骨髓血癌。

由於麻坡醫院設備不足,她只能到馬六甲政府醫院去接受化療及到吉隆坡安邦政府醫院去接受骨髓干細胞移殖。目前處於排斥期,需要靠藥物抑制。免疫力低,身體虛弱,未能外出打工。

她的丈夫在鐵廠當散工,月薪約2000。因長期的燒焊工作,令他的眼睛受損。

此外,由於丈夫不時要請假載她到安邦醫院復診,收入受到影響。

夫妻倆和讀小學4年級的獨生女現住在她的父親留下的屋子,不必交租。

蕭依釗代表祝福文化向這兩個家庭各捐了1千元及乾糧。

蕭依釗代表祝福使者們贈紅包和糧食給劉麗慧。

 

公益•社會關懷

《她只求能正常走路,請伸出您的援手!》

/葉偉章

遇見卡蒂卡是在今年初,2019年1月19日,當時東、西馬各地的47位祝福使者,於清晨時分,從吉隆坡、新山和詩巫三地機場出發,先後飛抵古晉國際機場,再前往一所位於國境邊陲的原住民孩子寄宿學校────“希望之山”。

為著趕在海關五點關閉以前從邊陲境地回到古晉,行程其實有點緊張,而在捐贈儀式的尾聲,我們都注意到了她——一位先天性腳掌畸形的女孩。

這位小學二年級女生走路姿勢怪異,於是不免往下看,才發現卡蒂卡的腳掌內翻,站立和行走時,腳掌無法著地,只能用腳背拖著行走,而代替後腳跟著地的腳踝則異常腫大。

“希望之山”的義工曾帶小女孩到古晉的大醫院去檢查,一聽到醫生說 出的巨額手術費,就打消了求醫的念頭,因為對女孩的家人及“希望之山”們來說,這是天文數字。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當下允諾,只要他們找到有把握醫治女孩腳疾的醫生,祝福文化願意發動祝福使者們捐助手術費用。

不久前,一位紐西蘭籍義工在“希望之山”見到了這女孩,遂在網上為她籌款,等到了約9200馬幣。有了這筆錢,“希望之山”的貝琳達牧師就帶了卡蒂卡去古晉看醫生。經專科診斷,手術需分多次階段進行,所需費用預計2萬馬幣。這筆費用,並未包含手術後所需的特殊配件如矯正鞋等。

祝福文化決定為她籌募醫療費。蕭依釗表示:“好好走路,對大部份人而言是天生俱來的能力,但很遺憾就有那麼一小部份的人就無法享有這平凡的能力。如果手術可以讓一個小女生獲得往後健康的人生,希望大家可以伸出援手。”

她說,手術其實不只是矯正小女孩的雙腳,同時也可為她拾回尊嚴,不用長期面對他人或同情或未必友善的眼光。

捐款詳情:

請點擊此鏈接→祝福貧困家庭/個案捐款表格,填妥捐助表格。

繳款方式:

i. 銀行匯款 / 網上轉帳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RHB Bank 212479-00057559

**請務必將匯款單據bank in slip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ii. 支票/銀行匯票/郵政匯票

抬頭誌明: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請連同表格寄至下址:

Best Wishes Foundation 10th Floor, Wisma Mirama, Jalan Wisma Putra, 50460 Kuala Lumpur.

善心的朋友,孩子們期待您的祝福,同時我們也祝福您!

感恩有您!

Uncategorized•社會關懷

《願新的一年,人間多一點溫暖》

/蕭依釗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

新年的熱鬧喜慶氣氛,更令祝福文化基金會的義工們格外牽掛文冬的貧困人家:不知他們這個新年過得好不好?
大年初八, 我們在當地義工的引領下,第三次到文冬探訪幾個華人鄉村的貧困家庭。

(一) 蒙家
文冬市玻璃口新村農曆新年氣氛特別濃郁,但住在村尾的蒙家卻顯得格外淒清。
74歲的蘇亞嬌老奶奶原就弱智,中風後智力更為衰退,只能講一兩個單字,且癱瘓,大小便失禁。
她有4個子女,幾乎都是弱智的。其中兩個年幼的兒子重度弱智,平時總是赤膊著身子在村子裡遊蕩,晚上疲倦了就隨意躺在路邊睡覺,需要他們的大哥和義工把他們帶回家。
義工莊培華告訴我們:“ 別擔心,他們不會挨餓。村裡的茶店、熟食攤小販都同情他們,見到他們都會給點吃食,義工和鄰居也經常送飯給蘇奶奶吃。”
真可謂人間處處有溫情!

( 二 ) 郭家
“掙扎求存”,這四個字對郭家父子來說是十分貼切的寫照。
86歲的郭芙生原是鐘錶修理技工,後來年紀大了,患高血壓、痛風、關節炎,手腳無力,被迫退休。5 年前又不幸患上 血癌,醫生宣告無藥可救,他就在沒醫療的情況下憂心忡忡地活著。
他的獨子郭耀才,今年 48,未婚。年輕時在吉隆坡當 廚子,但後來得了症狀似柏金森病的怪病,隻腿顫抖,無力站立,需要靠 左右手各持一支柺杖,才能行走。
去年祝福文化義工探訪郭家時,曾見到郭老先生的75歲妻子廖燧金。當時廖老奶奶雖然自己也滿身病痛,但仍然為丈夫兒子煮飯洗衣料理家務。
這次沒見到廖老奶奶,原來她到女兒家幫助看顧外孫。女兒家境不好,僱不起褓姆。
郭家父子只好相依著過活。父親出外買菜回來,兒子扶著柺杖煮飯燒菜,有什麼吃什麼,只為了糊口活下去。

(三)江家
78 歲的顏芬患嚴重的脊椎彎曲和關節炎 ,多走幾步就需要靠“四腳枴”。
她和獨生女兒江運娣相依為命。
50 歲的女兒罹患重度憂鬱症,需要每天服藥 . 無法工作。
更令人心痛的是,女兒病發時總是把最親的母親視為情緒宣洩口,不斷責罵母親,令母親非常痛苦。
顏奶奶告訴常妙法師,她常求觀世音菩薩早日帶她走,不要讓她在人間受苦。
法師帶領母女倆念佛,並要她們珍惜母女緣。女兒應承此後會孝敬母親。

(四 ) 黃家
家在文冬市新金馬梳新村的 77歲老奶奶龍世妹,喪夫後就一直與獨生子黃業鴻相依為命。
龍奶奶罹患大腸癌,切除腫瘤手術後,不僅留下長長的傷疤,且必須在結腸造口,代替肛門的排糞功能。從此她須掛糞袋,身體虛弱,無力行走 。
63歲的黃業鴻,是個雜工,收入不穩定,因為家境清寒 ,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他也請不起佣人照顧母親。
三年來,兒子細心照顧母親,為母親抹身、清洗傷口、換糞袋、洗衣抹地,燒飯煮菜……,還得為每個月馬幣200的藥水發愁。但他從沒有一句怨言。最近母親身體更虛弱了,為了照顧母親,他已經很少出去打工了。
告別時 ,黃業鴻雙手合十,對常妙法師說:“感恩觀音菩薩,讓你們這些貴人來幫助我母親。”
其實他才是自己的“貴人”。先賢告訴我們,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
我們離開文冬時,默默禱告:願新的一年,人間多一點溫暖,少一點薄涼!

——————————
編按:有意加入祝福文化扶貧行列的朋友,可點選以下鏈接。感恩有您。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HHzkfJVWgy8xYdr-of8jA1YB4Pnm8InapH74Z23g40rkphg/viewform

蕭依釗代表祝福文化贈生活援助金給黃家母子,祈願他們生活安好。

除了長子,蒙家人都不會弄吃的。所以祝福文化只能送些即吃食品。

坐在躺椅上的顏芬和常妙法師一起合掌念佛;站在法師身後的是當地義工。

郭芙生早年車禍傷及膝蓋。

 

社會關懷

《在這新年,有一群人,無家可歸》

/義工小樂

新年到了 !大家都高高興興地買新衣、購年貨,歡歡喜喜地回家與家人團圓。

卻有一群人,有家歸不得,或無家可歸。她們是精神病患,有的被家人送到這裡,有的被家人遺棄。

新年前夕,有義工通知祝福文化:八打靈有一家隱蔽在住宅區的精神病患收容所,外面是沒有掛牌的。創辦人是巴魯瑪。他把男女病患分開安置在兩處。他很有愛心,對有家人支持的病人收費多一點,沒有家人支持的病患則免費。

聽到這消息,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和“慈心祝福”總監常妙法師即準備了年柑、乾糧,尋址到女病患收容所。這裡有五十多位女病人,處境可憐,很少人去關懷她們。

與外面街市的新年熱鬧氣氛相比,這裡顯得格外冷清淒涼。當蕭依釗依華人傳統贈送紅包給她們時,有的非常雀躍,有的漠然。

一名相當年輕的女子根本不知手中的紅包是甚麼,領了紅包就立即把它轉交給旁邊的人。印尼籍 的看護病人職工麗達馬上把紅包拿了回來:“你為甚麼把紅包給別人,你不知這裡面有錢 嗎 ?”

那女子只是憨憨地笑。這一幕令人心裡酸楚。

臨別時,一些意識比較清楚的女子聲聲叮嚀:你們一定要再來看我們啊!帶東西來給 我們吃 !

(為保護當事人,以及避免其家人遭受不必要的干擾,所有照片均經過處理。)

公益•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慈心祝福•社會關懷

【感謝文】

2018即將過去,在此十分感謝許多陪著祝福文化共同前行的使者與朋友們。

我們把捐助者名單製成了簡單的圖表,使者們可稍微檢查一下是否有疏漏,如有問題可與我們的志工聯繫。

有些朋友,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盡表謝意的,譬如葉高弟先生。祝福文化成立之初,葉高弟先生就持續每年捐出高額款項,不止予貧困孩子,也作祝福文化的行政用途。一如既往,今年四月,他再次匯了RM32,500 進來,分別資助原住民與助學計劃。

又譬如陳傳傑先生,雖然近日行程較緊無法參與助學團,但協助孩子的心意卻絲毫不減,今年除了捐助50名孩子,還邀得妻兒參與這項計劃,款項總額 RM29,500。

另一位在檳城的朋友王惠慈女士,也每年都廣招親友參與助學計劃,今年9月匯入了RM61,000,其中1千元用作助養原住民孩童。

本地知名金融專家戴利明先生,也把他在報紙的稿費悉數捐出。

除了這些國內的朋友,祝福文化也很榮幸獲得海外朋友的支持,譬如廣州企業家劉建國先生,以及福建企業家周培松先生,今年也各捐助了50名學生。

另外,還有好些知名作家,如不願透露姓名的旅美作家,捐出了一萬美元;台灣作家張曼娟、焦桐;新加坡作家王潤華、淡瑩;香港志工陳定邦;本地作家永樂多斯等。

說到不願透露姓名,其實有位前羽球國手,也是祝福文化的使者,這幾年每月捐助原住民孩子。

今年初,我們還收到了好些宗教團體的捐助,如雪蘭莪阿彌陀佛淨宗學會,以及把信眾供養的紅包錢捐出的智一法師和常妙法師。

其實,每一位參與計劃的使者,我們都由衷感恩。

有些朋友沒有直接參與計劃,但卻協助我們推廣介紹祝福文化,這份心意我們也十分感念。

臉書成立以後,每一個贊及分享,對我們都是一份助力,再次由衷感謝。

2019年,祝福文化將啟動微信公眾號,希望可以通過不同管道,讓更多人獲取我們的訊息。

祝願:平安、康健、圓滿、自在。

  
公益•社會關懷

#捐款人名單

《山區貧困家庭期待我們的援助!》在祝福文化網和臉書刊登後,得到熱烈響應。善心人士紛紛匯來捐款。

至15-5-2018為止,捐款名單如下:

RM 5000 :罗碧娥
RM 2000   :潘珮薇、Dynotech Solution Sdn Bhd
RM 1000    :劉利水、何國榮和王慶波夫婦、Pan Lee Chan、Global-Technology Distribution S/B、LSL Nursery Sdn Bhd、和Masa Kenyalang Sdn Bhd。
RM500: 智一法師、謝蕙冰、黎海燕 、陳迴利 、鍾家星、游宗麟、和Leong Family Charity 。
RM400 : Yada Trading 。
RM300 : 林方睿、林偉揚、鄭金溪、練玲玲、Kaelyn Kwan Jing Ting、Liaw Ping Ting、和 Teoh Ai See。
RM200 : 林青武、马庆麟 、張偉明 、許良添、劉順良、陳垗鄄、陳文吉、劉靖逸、鄭保珠、顏忠、涂惠菁、江俊祥、Ong Seow Nee、和Oi Tong Soon  。
RM150 : 李麗珍。
RM100 : 曾厚德 、曾亞九、戚永權、谢丽玲、樊泰炎、黃麗銘、廖于鳳 、鄭燕芬、林秀 蓮和A CNg。
RM50 : 林鴻璣、和Apple。

公益•社會關懷

《重訪山城貧困人家》系列(四) /蕭依釗

〈心如蓮花〉

文冬市新金馬梳新村流傳著一個母慈子孝的故事,令聞者動容,遂臨時決定去探訪這對苦命的母子,並給他們送些乾糧和援助金 。

龍世妹早年守寡,與獨子黃業鴻相依為命。76歲時罹患大腸癌。吉隆坡安邦醫院的醫生為她動了大手術,切除腫瘤,手術不僅留下至今未癒的長長傷口,且必須在結腸造口,代替肛門的排糞功能。從此她須掛糞袋,身體虛弱,無力行走 。

她那62歲的兒子黃業鴻,是個雜工,收入不穩定,因為家境清寒 ,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他也請不起佣人照顧母親。

兩年來,兒子細心照顧母親,為母親抹身、清洗傷口、換糞袋、洗衣抹地,燒飯煮菜……,還得為每個月馬幣200的藥水發愁。但他從沒有一句怨言。

母子倆耐心地回答我們的詢問,臉上始終微笑。平和的笑容  ,令我們心如蓮花。

蕭依釗捐贈援助金和乾糧給黃家母子。

公益•社會關懷

《重訪山城貧困人家》系列(三)/蕭依釗

〈蒙母的爱〉

下午三點,我們到了文冬市,先去超市買餅乾、即食麵、包裝飲料等,以讓癱瘓的蘇奶奶和兩個失智兒子充饑。

家住玻璃口新村的74歲老奶奶蘇亞嬌命途多舛,中風後行動不便,大小便失禁。

她有4個子女,47歲的長子蒙智成是唯一身心健全的。蒙智成在村裡打散工,不是常有工作,沒能力養活母親和兩個重度弱智的弟弟。

智障的次子和三子平日在村子裡遊蕩,晚上疲倦了就隨意躺在路邊睡覺。他們的大哥和當地義工經常需要四處尋找他們,把他們帶回家。

最小的女兒也是弱智,在夜店工作。當執法人員突襲檢查夜店時,不良分子就會把毒品塞入她的袋子裡。執法人員在她身上搜出毒品,即把她逮捕,後知她是“代罪羔羊”,就釋放她。如此這般,她成了警察局拘留所的常客。

車子不能直達蒙家,我們和文冬社工莊培華,扛著兩箱食品,走過石子路,第二次進入蒙家。屋子依然簡陋,但沒有了紙屑,還增添了我們農曆新年前送的電風扇、塑料帶躺椅。

蘇亞嬌依然癱坐在後門邊的塑料帶椅上,但兩個智障兒子不在,不知他們在村子裡的哪個角落游蕩。

蒙智成高興地帶領我去參觀他個人居住的木板屋。這間屋子收拾得較為乾淨整潔。他無奈地告訴我,只能把祝福文化捐贈的煤氣爐和電飯煲鎖在自己的屋子裡,以防失智的弟弟們拿來玩耍,萬一導致火患,就可能把一片木板屋都燒毀。

他每天傍晚煮好了飯菜後,才端過來給母親和弟弟吃。

社工試圖游說蘇奶奶,讓社工安排她的兩個智障兒住進慈善收容所,無法說話的她堅決地搖頭。她要看著兒子,才能安心。

這是母親的天性,她會用盡最後一分氣力去保護自己的孩子。

母親,永遠是孩子溫暖的避風港。

蘇智成陪著因因腦梗導致癱瘓、失去言語能力的母親。

蕭依釗在蘇智成的屋子裡移交援助金給他 。身後是祝福文化捐贈的煤氣爐和電飯煲。

公益•社會關懷

《重訪山城貧困人家》系列(二) /蕭依釗

〈給譚家租房子〉

與原住民孩子道別後,傳教士美嬌帶我們去視察為譚景文一家找到的房子。

現年65的譚景文因工傷和車禍而行動不便 ,且失去了工作能力,全家靠原住民妻子在養雞場替人殺雞。微薄的工資,無法應付他的醫藥費和兩個孩子的教育費,一家四口住在雞舍旁邊的宿舍。雞舍雞毛飛揚,令他的哮喘病經常發作。

房子在雞舍附近,每月租金馬幣380。 祝福文化基金會決定預付一年租金給業主,讓譚家馬上可以遷入新居。

我告訴譚景文,這租金是善心人士捐的,他聲聲感謝 。 即使簽了租賃合約,滿懷感激的譚景文仍然以為自己在作夢。

祝福文化為譚家租的房子。

譚景文拄著柺杖,站在新居鐵欄門外。

Page 5 of 6« First...«3456»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怎麼幫助躁鬱症患者?》
  •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 《回家好難》
  • 《疫情籠罩中的聖誕》
  • 《如何處理焦慮情緒?》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