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1214雲南探訪團•助學計劃

幸福走遠了——段喜萍的自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快樂離我好遠好遠,眼裡再也擠不出笑容,只是不時滲出咸咸的、刺痛著眼球的淚滴……

門前柿子樹又盛開了,橙紅了一整個秋,父親卻來不及見到這一幕,他闔上了雙眼,不再醒來了。

而我,再也已無法為他摘下一顆又一顆他最愛的柿子。

彷彿,黑影在柿子樹下埋伏已久,早在我還不懂事之時,經已瞄準我家。只是那時候我們都懵然不知其存在,直至不幸陸續降臨。

不治之症找上了父親,近年來將他折騰得不似人形;後來病魔又纏上了慈祥的奶奶。

面對多舛的命運,我們不是沒有盡全力頑抗,只是我們無力了。為奶奶醫病,父母已是傾家蕩產,欠下巨債,奈何“窮人生病,閻王討債”。

只是我萬萬沒想到,奶奶離世未及一年,我又再面臨另一次的失去。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在我們未癒的傷口再灑下一把鹽,帶走了親愛的父親?

家裡現在只剩下媽媽、姐姐和我,黑影何時才願意真正放過我們這一貧戶?

連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的媽媽,以特有的彝族女性的堅毅與勤奮,默默地扛起了家計。

姐姐剛上高一,我還是個小五生,兩人的學費宛如千斤擔子,壓在媽媽原就不強壯的肩上。

天未破曉,她抓起鐮刀,拎著犁耙,在田裡耗上一天的時光,天黑才荷鋤歸家。

辛辛苦苦攢到的錢,既要養我們,還要還債。可是,這些年來旱災連連,收穫的作物越來越少,加上我們這裡是高寒地帶,土地貧瘠不毛,日子越過越苦……

我不知道未來會否依然被黑影籠罩,但在這個嚴冬裡,一道來自馬來西亞的曦光,映照在我所住的爛泥箐村,帶來了祝福與希望。

一群好心的叔叔阿姨及時伸出援手,給了我和姐姐繼續唸書的機會。

我的雙眼又再泛紅刺痛,我知道這次不是悲傷所致,而是因為我的眼眶裡載滿了感激、感謝與感恩的淚水。

1214雲南探訪團•助學計劃

他的夢想


他的名字叫普春福,彌勒市竹園鎮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他有一個小小的夢想……

我想當體育老師,因為是我爸爸很懶,不喜歡運動,所以多病,天天去醫院看病。

我想當一名體育老師,讓他知道要在家裡勞動,多勞動才有飯吃,還有如果不勞動身體就不健康,所以天天吃藥、去看病。

我爸爸和我媽媽去年離婚了,我爸爸和我大姐去打工,我姐姐因為嫁出去了,現在只有我和我爸爸在家裡。我爸爸在家裡天天吃藥……

止不住的淚水,浸濕了普春福的衣襟。如何能想像外表硬朗的他,一提及支離破碎的家庭、多病的父親,立即悲從中來;年紀小小的他,身上到底背負著何其沉重的包袱?

小小的夢想,承載著的不是普春福對美好未來的希冀,而是一心以撐起家庭的溫飽及父親的健康為出發點。

孩子不哭不哭,收起你的眼淚,堅定踏上這條夢想之路吧。終有一日,未來會以百花綻放的姿態迎向你,許孝順的你芬芳滿溢的日子。

1214雲南探訪團•助學計劃

吉蒂貓女孩

家裡沒錢,買不起校服給楊海芬,她每天都只穿著這套粉紅吉蒂貓便服上學,連一雙校鞋也沒有。

在一排穿戴整齊校服的受捐贈學生當中,個子瘦小的她站在最後邊,但一身粉紅吉蒂貓服飾讓人很難不注意到她。

那是隻不再光鮮、褪了色的吉蒂貓,髒黃斑駁,愈顯滄桑。

小女孩腳下趿著一雙粉橙色拖鞋,腳趾外露,沒穿襪子。

她的長髮束成一馬尾,有點凌亂,長長的劉海分梳成八字形,乍看下真不像一個正在學校裡求學的小學生,倒像是來一窺熱鬧的鄰家女孩。

而她確確實實是雲南省彌勒市竹園鎮補其小學的二年級學生。從開學至今的兩年來,她都一貫如此裝扮。不是她不要穿校服來上課,只是家裡沒錢,買不起。

這個叫楊海芬的女孩小聲地對我們說,父親前幾天騎車被撞,受傷了,沒有錢上醫院包紮傷口。一個以種玉米為生的貧苦家庭,連就醫都沒能力,何以有餘錢給孩子添置校服?

到訪那天,彌勒市的氣溫約10度左右,時序步入嚴冬,寒流隨時來襲,團員們身上至少披了三四件衣服,而海芬卻單薄得只剩凋零的吉蒂貓。

祝福文化中心總編輯蕭依釗見狀不忍,經她呼籲,善心的團員二話不說便掏出了身上的人民幣,交託海芬的班導師替她購買校服和布鞋。

當聽到自己很快擁有一套夢寐以求的校服時,海芬緘默不出聲,低著頭,把玩著剛才領到的禮物袋,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未知她高興與否。

直到一位團員遞了一根棒棒糖到她面前時,海芬說了聲“謝謝”,聲量特大。也許在這一個簡單的疊音詞裡面,包含了許多她說不清又說不盡的話語……

在楊海芬心裡,脖子上的紅領巾,就是她的“校服”。

在一眾穿著齊整校服的同學當中,楊海芬格外引人注目。

1214雲南探訪團

祝福文化雲南助學探訪團短片


祝福文化愛心助學團就是那麼神奇,我們扶貧、我們到農村踩踏黃泥路、我們為貧困的孩童獻上祝福與愛心,但我們同時也會到當地發掘特色、體驗生活與民情。這是一趟結合了愛心與旅遊的行程。

1214雲南探訪團•活動•網誌

祝福使者 雪中送炭

在發放助學金儀式上,團員們把一包包禮物和裝有800元人民幣助學金的信封交到孩子手中。

文/蕭依釗

2014年的冬天,祝福助學團到了天寒地凍的雲南省彌勒山區。

吃過晚飯之後,祝福使者們紛紛把他們從馬來西亞帶來的文具和糖果送到我的房間。

頃刻,我的房間即擺滿了各種糖果、文具,貨品比鄉間的小超市還要多。

我也帶了很大一箱的巧克力餅和水果糖。那是在沙巴州墾荒的陳傳傑先生託我買的,他要讓雲南山區的孩子嘗嘗馬來西亞的糖果。

這一粒粒的糖果,均包含著祝福使者們的愛心。

十多位女性使者湧到我房間來,大夥兒邊講笑邊忙著把文具和糖果均分為230份,準備明天分贈給學生。房間裡氣氛熱絡,把寒氣都擋在門外了。

半夜時分,當大夥兒離開後,我感覺到越來越冷,連連打顫,打電話詢問前台,方知寒流來襲,戶外已是零下3度,而我的房間沒有暖氣供應。我沒敢洗澡,就鑽進了被窩。由於雙腿被凍得抽筋,徹夜難眠。

翌晨,風寒雨斜,我們五十多名團員分乘兩輛巴士向山上的學校出發。我們一個個穿著厚厚的外套,都還感到寒氣刺骨。

到了山區的小學,百多個小學生已在操場等候我們發放助學金。穿著單薄的孩子們,在零下2度的寒風中哆嗦,臉龐和雙手都凍得通紅。

我發現一個小女孩,竟然穿著拖鞋。我蹲下來問她,是不是沒有錢買鞋子?她怯怯地點頭。小女孩不但沒有皮鞋,連一件厚外套也沒有,校服內就只穿了一件薄薄的T恤。許多團員心疼得眼眶都紅了。同行的廣東《僑時代》總編輯任海鷹動作最快,馬上脫下絨毛背心,給她穿上。大夥兒隨之紛紛把圍巾圍在孩子們的脖子上,把紅包塞入他們手中。



到訪西一鎮小學那天只有零下2度,只穿一件外套的李慧康在寒風中哆嗦,廣州僑時代雜誌總編輯任海鷹馬上脫下自己的羽絨背心套在慧康身上。

後來,我們發現另一位小女孩也是穿著拖鞋。女團員們輪流上前擁抱她,希望給她一些溫暖,同時悄悄地把紅包塞進她的口袋,叮嚀她讓奶奶買皮鞋和毛衣給她。

在那整整兩天的助學活動中,祝福使者們不斷塞紅包給他們遇到的貧困學子、學子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他們只想盡一點心意,對這些生活艱困的人們施予援手。

離開彌勒市前夕,助學團參觀了富態常笑的彌勒大佛。儘管天空有點陰沉,但在笑佛前合影的祝福使者們臉上卻滿溢陽光。

雪中送炭,溫暖了別人,也讓他們心裡充盈著溫暖和快樂。

 

Continue reading

助學計劃

愛心傳遞希望


當李玉嬌老師親手把2千令吉交來時,她向我們闡明這筆為數不小的錢,其實是她所教班級——2014年八打靈育才華小6C班的學生,兩年來通過各種活動積存下來的款項,包括定期回收舊報紙所得收入、整潔比賽奪得冠軍的獎金、賣固本最多的獎勵金等等。

李老師鼓勵學生把這些錢拿來做善事,希望小小年紀的他們能體會助人之樂。班上學生達成協議,不亂花這筆錢,同意撥出捐予祝福文化助學計劃。他們知道,他們的2千令吉可以幫助到4個遠在中國偏僻山區、與他們年齡相若的貧困學生,讓他們不再面臨失學的窘境。

這班就快小六畢業的學生,以愛心搭建起一道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橋樑,通往地球另一個角落的貧苦學生,傳遞了最真摯真誠的祝福與希望!

助學計劃

他們真心行善


越來越多善心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這讓我們深受鼓舞。

這裡,我們要提到幾位特別令我們感動的例子:

  1. 幾位海外著名作家張作錦、張曼娟、焦桐、陳裕如等,知悉我們創辦了祝福文化中心,推動文史和慈善工作,毅然把他們在本地報章的稿費悉數捐給我們。資深報人張作錦說:“你們幫助孩子念書,不僅他們受益,他們所在的社會和國家也會受益。你們的善行,將得到‘輻射性’的回報。”
    本地一位女作家交來了3千。“你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要捐助6名孩子,但不要留名。”
  2. 稅務和法律專家鍾貴發博士將其著作《誰知道…因為愛》義賣所得的8千元,捐獻給祝福文化基金。
  3. 企業家葉高弟先生,知道我們決定繼續捐助貧困學生的消息後,靜靜地交來了一筆人民幣,折合馬幣為10萬5千263。他說:“萬事起頭難。這筆錢當作你們的啟動基金。”
  4. 逾七十歲仍領著兒子志漢在沙巴日曬雨淋、拓土開荒的陳傳傑先生,帶領妻子和子女一齊行善。他捎來了1萬9千令吉,全家共捐助38名孩子。
    他自己生活過得節儉,對貧困生卻非常慷慨。
  5. 一位在新加坡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匯來了2萬新幣。這位虔誠的佛教徒,堅持隱名布施。他說:“只要新加坡政府沒有開除我,我每年都會捐款。”
  6. 艱苦奮鬥了近20年,才闖出一片天的一位中年女企業家,卻因為辛勞過度,疾病纏身。
    她深信:“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才有價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不會給自己留太多錢,只要繼續賺錢,我就會繼續捐錢。”
    她其實並不是富豪,原本打算捐10萬,後來工人出了點事故,須留下5萬應急,先捐5萬,並說好等寬裕了再捐5萬。
    但她捐款有一條件,不能公佈她的姓名 。
  7. 檳城的一位台灣媳婦,號召兄嫂丈夫兒女支持祝福助學計劃,全家捐獻2萬5千令吉,捐助50名貧困生。
    她說:“可否讓我們匿名?其實重要的是希望開啟自己和家人的慈悲心。我更感激你們能繼續堅持,把助學延續下去。這中間的困難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氣!”
    這位台灣善女子說:“最近看到南懷瑾大師談相由心生,最後一段─‘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我在菩薩道上才剛起步。如能在聞中看中紅塵中,還能不動於心而努力,那就是智慧了。”

這許多例子說明,我們的捐款人都是真誠行善,其中有很多只想默默地行善,不欲張揚。

孔子主張“行善無跡”。基督教強調“為善不欲人知”。佛家的善無形無跡。

依此看來,我們的捐款人不僅有愛心,也有人生智慧。

蕭依釗暨祝福文化中心同仁鞠躬

1214雲南探訪團

祝福文化雲南探訪團額滿

祝福文化雲南探訪團開放報名一週內就告額滿,祝福文化同仁感謝善心人士的熱烈響應,同時向後來者致以誠摯的歉意。

原本祝福文化中心只打算打算錄取30名團員,但開放給“祝福使者”報名的3天內即額滿,祝福文化中心與雲南方面商量之後,決定增加團員人數至50。可是一週內,也告額滿。

雲南農村的路狹窄崎嶇,大巴士進不了,而且縣城的旅館房間和餐館容納人數有限,由於這些條件的限制,我們只能錄取50位團員 。

除了這50名團員,還有祝福文化和中國《僑時代》的記者隨團報導。

由祝福文化中心總編輯蕭依釗將率領的探訪團將於12月14日出發,19日回馬 。

祝福文化中心組織探訪團到雲南農村探訪受助學生,是為了確保助學金確實到達貧困學生手中以及實地了解偏遠農村孩子的生活,除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走訪貧困家庭之外,還有兩天的觀光旅遊活動。

我們非常感謝許多熱心朋友捐助中國雲貴兩省和緬甸的貧困學生及大馬的原住民孩子,成為“祝福使者”或“護苗使者”。

我們計劃每年都會組織探訪團到雲南或貴州探訪受助學生。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聯繫我們,電話:03-2144 7733 ,電郵:[email protected]。

蕭依釗
祝福文化中心總編輯   敬上
1214雲南探訪團

歡迎參加雲南探訪團


我們非常感謝許多熱心朋友捐助中國雲貴兩省和緬甸的貧困學生及大馬的原住民孩子,成為“祝福使者”或“護苗使者”。

為了確保助學金確實到達貧困學生手中以及實地了解偏遠農村孩子的生活,祝福文化中心定於今年12月14至19日組織探訪團到雲南農村探訪受助學生。祝福文化中心總編輯蕭依釗將親自帶團。

除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走訪貧困家庭之外,還有兩天的觀光旅遊活動。

以下是探訪團詳情:

雲南探訪團行期:14—19/12/2014(星期日至星期五)
團費:RM3000【包含往返國際機票、機場稅、簽證、旅行保險、中國內陸交通、住宿(兩人共房)、內陸膳食(不包含機場內飲食,共5個早餐、5個午餐、5個晚餐)】
報名截止日期:25/10/2014
集合出發地點:吉隆坡國際機場

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將只錄取50位團員 ,有興趣者請儘早報名。您可點擊此報名表格鏈接,填寫個人資料。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聯繫我們,電話:03-2144 7733。

助學計劃

祝福文化助學計劃

只要馬幣500元,您就可以讓他們安心上學。

資深媒體人蕭依釗離開了她原來的工作崗位後,愛心助學計劃是許多愛心人士所關心的環節,有者甚至因為想到在山區裡的貧困孩子,學業無以為繼、三餐不得溫飽,而禁不住老淚縱橫,希望蕭依釗可以為這些孩子想想辦法。

幾經思慮,蕭依釗決定以祝福文化公益基金作為平台,繼續援助這些山區裡資源匱乏的社會未來主人翁。

這項計劃等同是重新開始,所以無法大範圍進行。蕭依釗把資助的對象鎖在中國雲南省貧困山區,與當地省僑聯及《僑時代》半月刊合作,採取三方互相監督的機制,以確保助學金確實到位,真正協助到有需要的孩童。

雖然目前祝福文化中心仍處在草創之初,一路顛沛僅可匍匐摸索,人力財力都有很大的限制,但蕭依釗毅然擔起這沉重的擔子。“不能讓這些愛心人士失望,也不能讓那些孩子失學。”她說。

“資助中國貧困學生” 遂成了祝福文化公益基金的第一波活動。

一年馬幣 500元,您可以改變雲南山區貧困學生的一生。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為這些孩子獻上祝福。

有興趣者可填寫表格,或電郵我們 [email protected]。


期待您的參與!
祝福文化助學計劃小組 敬啟

Page 12 of 12« First...«9101112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怎麼幫助躁鬱症患者?》
  •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 《回家好難》
  • 《疫情籠罩中的聖誕》
  • 《如何處理焦慮情緒?》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