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助學計劃

祝福文化助學團 在仰光探訪了500名孩子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28人祝福文化助學團在11月中旬飛到緬甸,走訪了仰光郊區8家孤兒院、少兒護佑中心及貧民窟少兒中心。

在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的帶領下,一行 人除了捐贈援助金,助學團也給大約500名貧困孩子帶了餅乾、零食、文具、衣物等生活用品。

除了孤兒院和少兒護佑中心,助學團也探訪了兩處貧民窟。看著簡陋的竹棚、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失學的孩子,不少團員都深感震撼,惻隱悲戚。即便連隨團的緬甸人,也表示從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原來有這樣的極度貧困的貧民窟。

貧民窟的貧民大多是從戰亂地區逃出來的。緬甸邊界常年戎馬劻勷,硝煙瀰漫,飽受威脅的居民,被迫離鄉背井,流落相對比較安靖的大城市街頭,以保性命無虞。

其實少兒護佑中心裡的孩子,情況亦然,有者父母在戰禍中雙亡,有者父親去世,而母親為了養活孩子而成毒驢,被捕入獄……,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辛酸的故事,所幸這些孩子在少兒護佑中心裡都獲得很好的照料。

其實這些孤兒院或謢佑中心都是基督教牧師們創辦的。牧師、 志工及孩子們,都對助學團的到來感到期待及興奮,都以充滿熱情的歌聲表示歡迎。當孩子們從祝福使者手中接過餅乾、衣物時,臉上不期然展露出靦腆但開心的笑容,讓祝福使者們舟車勞頓的疲勞感頓消殆盡。

這趟行程由祝福文化策辦,從11月8至14日在緬甸逗留了一周。參與者均是長期支持響應祝福文化慈善工作的善心人士。本著愛無國界的精神,這群祝福使者不但慷慨捐款,且親身參與助學團,給遠方的貧困孩子送暖。

除了扶貧活動,助學團還去了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觀光遊覽。這座曾為古代皇城的城市擁有許多名勝古蹟,包括敏貢古城、曼德勒文化博物館、白象佛塔、傳統偶戲、烏本橋、阿瓦古城等。

祝福文化每年都會辦二至四團的助學探訪活動,除了探訪西馬東海岸原住民,也越洋至尼泊爾、印度、緬甸、中國青海、婆羅洲等地。詳情可點擊祝福文化臉書跟進,關鍵詞:祝福文化。

「2019祝福文化助學團」團員名單:蕭依釗(領隊)、劉利水、翁金娥、鍾幹庭、陳振花、陳振妹、葉金龍、葉高弟、高潤生、李漢仁、陳世雲、邱瑞蓮、徐莉嘉、鄭素秋、錢麗芬、孔彩薇、林美虹、佘克聰、葉央順、楊坤足、李雪清、葉月梅、周福嬌、劉曉欣、黎軍美、黃舒彥、葉偉章、蕭竹筠。

除了祝福文化早已準備的援助金和物資之外,有些善心朋友因心系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額外捐款囑託我們給孩子多買些生活必需品或多捐一些錢給孤兒院。以下為捐款者名單:

劉秀珍 RM5,000

鍾幹庭 RM1,000

鍾瑞洲 RM1,000

故江如留(家屬代捐)RM1,000

劉寶鳳 RM1,000

陳振聲夫婦 RM800

劉利水 RM440.40

陳美鳳 RM200

吳寶蘭 RM200

葉月梅 RM200

周福嬌 RM200

黎瀞繀 RM100

李麗珍 原子筆300支、鉛筆300支

葉高弟 原子筆300支

(註:青海、緬甸、尼泊爾、印度及婆羅洲的貧困孩子需要您的援助,懇請點擊「祝福文化助學計劃」。)

助學計劃

緬甸少兒護佑中心以嘹亮歌聲歡迎祝福文化探訪團

2019年11月,祝福文化組團前往緬甸,這趟行程,總共探訪了6家少兒護佑中心,以及兩處貧民窟。在緬甸的這幾天,幾乎每間少兒護佑中心都會以歌唱來歡迎我們的到來。這是其中一家。顯然指導老師教得很用心。謝謝高先生提供影片。

助學計劃

《那双伸出的手》

文 / 黄舒彦

缅甸之行,冲击心灵深处的旅程。

爱是付出,亦是接受。

缅甸的天气十分热,空气中稀薄的湿度,让人宛如置身于一圈圈的热气中,沉沉,闷闷的。巴士停在了乡间的入口处,驶不进,只好徒步往内走。杂草丛生的地上,有一条常年累月走出来的小径。我低着头寻着可以落脚的实地,避开陷脚的烂泥。

一双手,毫无预警地钩在我的臂弯,正要抬起头时,另一双手又牵起了我另一手臂。胜利之家的孩子用最直接的肢体动作向我们表达着欢迎,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其中一女孩手上抱着一个看似三四岁的男孩,男孩挣脱女孩的手往我身上爬,我抱起了男孩,男孩轻轻地亲吻我右边的脸颊。一只手环着我的颈,另一手由小女孩牵着。我不敢乱动,由着孩子们领着我,踏着形状不一的板子,渡河,进村。耳边传来咿咿呀呀的踏板声,提醒着我这座吊桥的沉重。

经济拮据,食粮匮乏,环境欠佳,孩子那涂了Thanakha的脸上依然挂着快乐的笑,热情地唱着歌。即便语言不通,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依然感受到那高亢的情绪。

也许,有不少的人疑惑,是什么样的缘故让一班人不辞劳苦来到另一个国家,帮助与探访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们。

我想,祝福使者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的生活是否有改善。好一些两年前曾来访的使者在探访其中一家少儿护佑中心时发现简陋的瓦房都修葺过了,开心地表示:“当时半水泥的房子已建好,真好。”

再探访另一家少儿护佑中心,环顾整洁的中心,看着孩子身上干净的衣服,听着孩子偶尔能回一两句简单的英文,使者们内心的快乐都溢于言表。

我看着他们欢愉的讨论,有一瞬陷入不知名的空白中。脑中飘过了祝福使者递小礼物时,孩子们那笑逐颜开的脸庞,那么纯粹,那么无暇。

祝福使者们的付出,只为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此,心便踏实了。孩子们伸出的手,便是他们最棒的回报。

两个小女孩再次来到身边,我展开手掌紧紧地牵着她。我的手,偏冷。女孩把手伸进了我的五指间,用另一手掌轻轻地捏着,摩擦着我的手背。女孩温热的掌心传递着一份温暖,直透内心深处。

回了。然而那双手却让心里一种不知名的情绪渐生,渐深。

那双手,打破了肤色、国度、语言之间的籓篱。

那双手,抚平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那双手,牵起了这份相遇的缘分。

那双手,捂热了心里的冷,教会我更勇敢,更主动释放善意和爱。

(示意圖。攝影 / 徐莉嘉)

助學計劃

玉樹,我們明年會再來!

文/蕭依釗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

 

  • 仁波切因建校欠巨債

我相信,與青海佛教尊者的相遇,是一份難得的善緣。

2018年,朋友向我推薦中國青海的貢覺仁波切,希望我能幫助這位藏傳佛教尊者創辦的希望小學及藏族貧困學生 。我對於未經深入瞭解的項目從不敢輕易許諾,但卻一直放在心裡……

2019年6月,趁出席會議之便,約了仁波切在西安見面,瞭解了仁波切的困難。

貢覺仁波切是葉旺寺的住持,該寺座落在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吉曲鄉瓦玉寶村,位處青海最偏遠的深山裡。這裡的天氣和地理環境條件苛刻,山巔終年積雪,絕少可耕之地。這裡沒有電源供應,更加沒有手機信號; 可通汽車的蜿蜒狹窄山路,也是兩年前才修建的。居民以游牧為生,除了放牧和挖山珍,他們不懂別的謀生技能,因此世世代代都在窮困中掙扎求存。除了一小部分人能通過在寺院出家而學習一些藏文,其餘絕大多數居民都是文盲。

仁波切相信,只要讓牧民的下一代受教育,有了文化知識,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 2007年起, 他通過募款在葉旺寺東側修建了智慧希望小學。教室、食堂、學生宿舍、儲物室全在一棟簡陋的木板房裡 。

由於宿舍太過擁擠,且教室不夠用,2015年,仁波切又募款修建師生宿舍樓。承包工程的漢族工頭被仁波切的慈悲所感動,不僅減價,還答應墊資先建,讓仁波切分期付款。由於資金籌募困難, 工程斷斷續續,至2019年4月才終於竣工。但仁波切欠了承包工頭近人民幣70萬。9月須還30萬,餘額明年3月須還清 。

仁波切除了必須還清建築費,還要承擔在校60名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老師的工資,以及約百個在這學校讀完三年級課程(政府規定偏郷小學只能辦一至三年級課程) 後的貧困生,下山到城鎮學校升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若沒有人資助,這些學生就只能輟學,因為他們的家長根本沒錢支付孩子在城鎮讀書的費用。

仁波切出身尊貴,原本可以在寺院裡清修,如今卻為了貧困的孩子四處奔波募款。

回到馬來西亞後,我向幾位樂善好施的朋友反映了仁波切的困難。蒙他們慷慨解囊,很快就募到人民幣30萬,夠讓仁波切付還首筆欠款。 

*****************

  • 親訪玉樹,高山反應

2019年8月,我邀了西安的朋友宏圖和檳城的佩儀一起去青海玉樹。除了攜帶捐款去交給仁波切,也想親自考察實際情況,探訪智慧希望小學的學生。

玉樹州地處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大陸——青藏高原以東,平均海拔4400米,比拉薩高逾1千米。這裡高寒缺氧、空氣稀薄。不適應的平地人會有高山反應。

三人中,唯我擔心高原反應,尤其是我行前已患腸胃型感冒。宏圖是鐵路總工程師,曾多次上青藏高原修建鐵路,已適應了高山缺氧的環境。而佩儀去年曾在山上住了兩晚,只有輕微反應。

8月30日中午,我們抵達玉樹市結古鎭。三小時後,我就出現高原反應,頭部脹痛,噁心,不斷地嘔吐和腹瀉。西安的一位醫師朋友建議我儘快離開高原,折返西安。

在海拔3900米的結古鎭,已有如此高原反應,沒人敢讓我冒風險去海拔更高的吉曲鄉。但我不願放棄會見那12位將在第二天下山來寄宿讀書的學生。所以決定不提前離開結古鎮。

吸氧了兩小時症狀有增無減。 晚上九點多,藏族朋友送我去玉樹州人民醫院。和藹可親的值班醫生診斷後,讓我躺在簡陋的急診室床上吸氧和輸液。至半夜,情況緩解,醫生讓我出院,但囑我回到洒店後繼續吸氧,並注意保暖,如果受寒就很麻煩了。診費比我想像便宜,總共才人民幣135。

按照常識,從醫院回來,應該馬上洗澡換衣。但想起朋友的叮嚀:在雪域高原不能洗澡,會有高原反應,她說,一般西藏人一周才洗一次澡。那我就忍忍吧!沒敢洗澡,只用濕毛巾抹身。

據朋友說,高山症者很難入睡,半睡半醒。我用三個枕頭作靠墊,45度半坐半躺在床上,一邊吸氧(這樣的姿勢能減少胸腔的壓迫,呼吸較順暢),一邊專注於「觀息法」,讓呼吸緩慢而深入,終於安睡了。

*********************

  • 藏族人虔誠善良

往吉曲鄉路程約5個半小時。第二天淸晨6.00,宏圖、佩儀就跟著當仁波切乘四輪驅動車出發了。

我請他們帶上了我從馬來西亞帶來的一箱巧克力餅,以及從西安市場買的月餅,讓藏族孩子感受來自馬來西亞的愛心。

他們出發後,整個白天,我在洒店房間一邊吸氧,一邊閱讀網上有關藏族人 的資訊。

偶然讀到塔公寺的阿布喇嘛發的一條微信:

「……一西藏昌都籍貨車行至康定縣時,不慎輾壓一老阿媽,經搶救無效逝世,逝者家屬未索要肇事司機一分錢,反而幫司機在交警隊辦理相關手續,司機百般感動,拿出10餘萬,雙膝跪地,請求逝者家屬接納,但仍被婉言拒絶,只得含淚離去!這一幕可以說世界僅有,這就是信仰餽贈給社會的和諧和美好!這就是信仰寄予人心的善良與寬容!此博大的善行回向給老阿媽能早脫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有網友說:「如果這樁車禍發生在漢地,很多時候這樣的交通事故的賠償工作會陷入幾個月的拉鋸戰,甚至對薄公堂。而這些程序在我們看來都是很正常的。逝者家屬的思想境界,讓我非常讚歎。」

在那剎那間,我的心靈被藏民的善良震撼了。我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次來捐助藏族孩子,是來對了!藏族人的善良應得到回報。

藏族人虔誠信佛,生死輪迴、行善積德、苦修來世的信念,在藏族人心中根深蒂固。禮佛、轉經、進香、叩頭、朝聖,是藏族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因此,藏族人對俗事和無常比世上其他民族都更淡然。

*********************

  • 樸素的藏族孩子

宏圖和佩儀回到酒店時已近半夜。佩儀敲門進入我的房間後,就疲累得一下子癱坐在床上。由於山路曲折崎嶇,行程太過緊張,攀高速度太快,佩儀有輕微的高山反應。

宏圖告訴我,他們下午一點多趕到希望小學時,恰逢新學年開學報到。約60名藏族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學校報到,歡聲笑語蕩漾在校園裡。由於路途太遠,他們在學校逗留3個小時,就匆匆下山了。但孩子們純淨的目光以及老師們的堅守,令他深深感動。

第三天早晨,仁波切帶著12位藏族小朋友到洒店來跟我見面。他們都是玉樹民族中學的學生,他們剛結束長假,返校開學。由於離家太遠,孩子們一年只能回家兩次。問他們想不想家,他們都說:“想!”

仁波切捐助的孩子中有許多來自單親家庭。其中一個女孩叫南高,父早逝,母親靠牧牛養6個孩子。她是智慧希望小學第三批畢業生,目前在玉樹民族中學讀初中三。

我帶了這些藏族小朋友到附近的超市買保溫壺和文具,讓他們選自己的禮物。他們都不起貪念,每人只選一樣物品,即心滿意足地回校報到了。

我們的回程並不順遂,班機一再取消,被迫滯留在結古鎮多兩晚。據說,在這少外地人來的偏遠藏區,班機取消是常有的事。

在玉樹雖然只逗留四天,但玉樹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藍天白雲,雪峰原野,隨風舞動的經幡,山邊吃草的氂牛和藏羊, 更美的是善良的藏民、樸素的孩子……

在往機場的路上,見到三三兩兩或孤單的朝聖者三步一叩,五體投地。他們將在未來幾個月,用自己一米多的身軀,磕長頭丈量去拉薩的千公里朝聖之路……。望著他們極致虔誠的身影,我眼眶禁不住泛起淚水。

我在心裡默默向玉樹許諾:明年我一定會再來!而且會帶著一群祝福使者同來!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擁抱山裡的孩子!》

文 / 蕭依釗(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 )

有這麼一些貧困村,散落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因為貧窮,他們沒有機會讀書。
有這麼一些義工,他們不辭勞苦,關愛著這些孩子……
祝福文化吁請更多善心朋友,向貧困的孩子,伸出溫暖的手!

————————————————————

(一)徵求“祝福使者”

祝福文化基金會正在徵求2020年度的祝福使者。您只需捐500令吉,就可幫助一名貧困孩子繼續上學。

“祝福助學計劃”的版圖,除了原有的尼泊爾、緬甸、印度大吉嶺、加里曼丹和砂拉越邊埵山區的 達雅族孩子,2020年起將擴大至中國青海。

祝福文化將援助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吉曲鄉的貧困孩子。
吉曲鄉位於青海最為偏遠的深山處,海拔4300 米。這裡天氣和地理環境條件苛刻,山巔終年積雪,絕少可耕之地。98%的居民為以游牧為生的藏民,除了放牧和挖山珍,他們不懂別的謀生技能。因此,世世代代都在窮困中掙扎求存。除了一小部分人能通過在寺院出家而學習一些藏文,絕大多數居民都是文盲,即便是想讀書也沒有學校。

山上有一古老的葉旺寺,寺院的住持貢覺仁波切堅信,只要讓牧民的下一代受教育,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 ,他發心募款修建了一所簡陋的小學──智慧希望小學。 小學幾十公裡周遭沒有道路,也沒有電源供應,更加沒有手機信號等。

仁波切除了要支付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老師的工資等開支,還要承擔一些小學畢業後下山到城鎮學校升學的貧困學生的學和生活費。若沒有人資助,這些學生就只能失學,因為他們的家長根本沒能力送孩子到鄉外讀書。

祝福文化希望善心朋友們,可以向雪域高原上的這些孩子送暖。

(二)援助原住民孩子

原住民孩子,是一個令人心情沉重的話題。原住民孩子,也是祝福文化一直牽掛著的……

自古以來在馬來西亞的深山老林中一代一代自給自足的原住民,由於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難以覓食。

2019年6月,吉蘭丹州瓜拉格村有15名巴迪族村民相繼逝世,引起社會震撼和重新關注原住民的處境和命運。

據長期援助原住民的蘇廣成牧師說,志工們從山裡接出來受學校教育的孩子,十有 九個營養不良、身體瘦小。原住民由於長期營養不良而導致身體抵抗力弱,一遇病菌病毒侵襲就易病倒。

我們期待您和我們一齊擁抱原住民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文明社會的溫情。

————————————————————

捐款詳情:

1.祝福使者,請點擊此鏈接→祝福文化助學計劃,填妥捐助表格。

2.想捐助原住民孩子,請點擊此鏈接→祝福原住民孩子計劃,填妥捐助表格。

繳款方式: i. 銀行匯款 / 網上轉帳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RHB Bank 212479-00057559 **請務必將匯款單據(bank in slip)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WhatsApp +60 16-678 5022

ii. 支票/銀行匯票/郵政匯票 抬頭誌明: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請連同表格寄至下址: Best Wishes Foundation, 10th Floor, Wisma Mirama, Jalan Wisma Putra, 50460 Kuala Lumpur.

Follow us: bestwishes.cc on Facebook

助學計劃•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歡迎參加2019緬甸助學團》


敬致:善心的朋友您好!

感謝您對“祝福文化助學計劃”的支持 。

祝福文化基金會將於11月8日至14日,組織助學團到緬甸探訪孤兒和貧困學生。

除了探訪緬甸舊都仰光郊區的貧困少兒收容所、孤兒院、貧民木屋區的孩子之外,我們還會安排助學團到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觀光。

曼德勒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作為緬甸華人主要聚居地,所以也稱作華城;但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當地華人稱其為瓦城。

以下是助學團詳情:

行程:
11月8日(五) 下午5.20 從 KLIA 2 出發 。
11月14日(四) 晚上11.30 回到 KLIA 2。
(註 : 班機時間可能改動 ,所以在最後確定之前,請勿訂購大馬國內機票或車票。)

團費:RM 4800【包含往返國際機票、機場稅、旅行保險、簽證、租車費、膳食(不包含機場內飲食)、住宿(兩人共房,如要單人房,另加RM 500 )及捐贈給學生的物品 】
報名截止: 2019年9月20日。額滿了即停止開放報名 。
領隊: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
集合出發和解散地點: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 2
任何詢問,請WhatsApp 竹筠 +6016 6785022。

1.有意參團者請點擊此鏈接填報名表格。
2. 繳款方式
i. 銀行匯款 / 網上轉帳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RHB Bank 21247 900057559
**請務必將匯款單據bank in slip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WhatsApp 016 6785022
ii. 支票/銀行匯票
抬頭誌明: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請連同表格寄至下址:
Best Wishes Foundation
10th Floor, Wisma Mirama, Jalan Wisma Putra, 50460 Kuala Lumpur.

助學計劃•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祝福使者匿名捐RM25萬助建西浪小學》

報導/義工蕭竹彬

(一)

一位祝福使者資捐出6萬5百 83 美元(約 25萬令吉 ),資助尼泊爾貧困山區的一所小學西浪小學的建築費。

這位來自吉隆坡的慈善人士為善不欲人知,不願公佈姓名,她的捐款由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於7月 20日晚上在“人往生後,去哪裡?”的講座開幕前移交給西浪小學創辦人努祖仁波切。

講座是由祝福文化基金會和 孝恩集團聯合主辦。媒體伙伴是 星洲日報。

祝福文化基金會同仁的信條是:捐助貧困孩子上學,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祝福文化大力推動“祝福助學計劃”。

努祖仁波切的成長經歷,再次證明了“ 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

現年35的仁波切全名是努祖天佩尼瑪仁波切。他1984年生於尼泊爾山區努日。5歲開始學法 。9歲時,獲第四世多智欽法王認證為西藏一位偉大行者、瑜伽士和上師洛本克珠丹貝嘉参的轉世。 在接下來的15年裡,在法王的座下獲得了最重要的教法、灌頂和龍欽寧提的竅訣。19歲時,完成了3年3個月的閉關。

他25歲前是不懂英語的。約10年前,有善心人士資助他到吉隆坡來上英語專修課程。就是由於他 掌握了基本的英語會話和書寫能力,他才推薦去美國深造,同時能到國外演講和弘法。

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努日受到地震重創,在美國深造的仁波切被要求回到努日,負起照顧災區貧困孩子的任務。為了籌款為孩子們建校,他在美國註冊創辦了Maha Sukha 基金會。可是學校建到一半 ,因經費短缺而停頓。

今年4月間 ,祝福文化助學團在尼泊爾見到了他,助學團的團員們及馬來西亞的另一位不願公佈名字的祝福使者合共捐了 約 3萬多令吉給他。

昨晚出席講座的一百多名出席者也被仁波切的善行所感動,紛紛投錢入Maha Sukha 基金會的樂捐箱,總計Rm1,420。

(二 )仁波切勸世人及早修行

努祖仁波切在講座上 詳述了“六種中陰”,即生處中陰、夢境中陰、禪定中陰、.臨終中陰、法界中陰和投生中陰。

他說,我們不知自己會活多長,無常隨時會到來。世人要及時修行,斷盡煩惱, 否則死期來時, 煩惱連連就會影響往生善道。

他說, 慈悲在修行法門中很重要。假如沒有慈悲,就如樹沒有根,不會有成果。

講座主持人是法樂尼師。

 

助學計劃•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把祝福帶進佛國——尼泊爾助學團記事》

這趟行程是前往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這是祝福文化第一次組團到尼泊爾,自也是我的第一次。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飛機穿過雲層,越過時差,略過高山河川由遠至近,眼下是密密麻麻星羅棋布灰撲撲的建築。那些房子,宛若模型般矗立在午後陽光的靜謐中。飛機靠得很近,真的很近,彷彿距離建築叢的頂部只有咫尺之遙,但卻始終看著安靜;再近一些,可見馬路上的車子流動,這才終於讓我相信那不是巨匠巧手底下的積木樂園。

尼泊爾的機場好小,護照蓋了印後先過個安檢口,就只那麼一個孤伶伶的安檢口,乘客再多也只能排成一列。過了安檢但見三兩個行李輸送盤,拐個彎是海關口,大抵這就是出境處的全部了。

我對尼泊爾的第一印象是擁擠,不管是房子還是人,或許是因為山多平地少,空間和道路都很狹小的緣故吧。旅巴在沙塵滾滾的馬路上行駛,沿途一直沒看見交通燈,駕駛者似乎也不太有章法,不管是超車或轉彎,都顯得好隨性。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一路綿延的電線,盤根錯節讓人錯覺誤闖盤絲洞。

我們一行共52人,必須分兩部車子。噢,忘了說,這趟行程由祝福文化主辦,佛光山協助策劃安排。祝福文化,前知名新聞人蕭依釗領航的慈善組織,從2014年起創立迄今,但蕭依釗的慈善事業卻可追溯至更久遠年代以前,這裡暫不贅述。

*花甲長者,為善不辭辛苦*

山區偏遠,自是無法每所學校都去。事實上,五十多個人的團,其中不乏花甲及古稀之年的長者,有者甚至歲近耄耋,斷不可能翻山越嶺的。

其實別說長者,山區真遠的,車子進不了,徒步花六七天也是平常事,沿途還得解決廁所、三餐、住宿等問題,因此絕不是祝福文化會安排的助學團模式。

於是最後我們所見的,都是比較靠近市區的學生,車程最遠也不過個把小時。可縱使如此,前後8天的行程裡,我們仍是走訪了9所學校,會見了50名受資助學生,同時拜訪了14戶貧困家庭。

團裡有三兩位新團員,想必常覺還沒搞清楚情況,我們就已準備離去。

其實那些長年隨祝福文化出團的,早已見慣學生們的窮困家境,依然堅持每團相隨,想來更多時候只是聊表心意,讓這些學生知道遠方有一群他們不認識的人在默默關心著他們。

*國寶詠唱梵音,有如天籟*

這趟行程於我而言,最大收穫莫過於會見尼泊爾國寶級的梵音詠唱者瓊音卓瑪尼師。多年前,無意間聽到她所吟誦的《藏傳大悲咒》,頓感石破天驚,但覺“此曲只應天上有”,堪稱“天籟”。

她與蕭依釗是舊識,所以專程前來與我們會見。周遭環境極其吵雜,擴音器也是導遊隨身攜帶的那種,品質極差,可瓊英卓瑪尼師吟唱時,聲音依然清澈,明淨空靈,字字句句都直唱進心坎裡。

除了瓊音卓瑪,桑欽繞登諾布林佛寺的努祖天佩尼瑪仁波切,也專程從深山步行到加德滿都,與蕭依釗及團員見面,腳程耗了約四天時間。他說,他們習慣了,所以走得快些,一般人恐怕是要六天的。山中無路,如若不步行,就得乘直升機了,那當然不是他的選擇。

努祖天佩尼瑪仁波切在 2015年大地震之後,即中斷在美國的學業,回到尼泊爾收養一群孤兒。他為深山裡的孤兒和貧困學生建立學校,但因經費短缺,學校建築到一半,工程便停頓了。蕭依釗與他在吉隆坡曾有過一面之緣,祝福文化也資助建立學校。

*重視教育,再窮不能窮教育*

說起窮困,倒還必須再說一點,去年到印度大吉嶺,以及今年前來尼泊爾,都會發現學生們再窮,衣著必然還是整潔的,絕不邋遢。據悉,尼泊爾人民很重視教育,無論多窮,都一定會送孩子上學。

和以往助學團到中國下鄉不同,我們並未積極與學生們深入交流,語言不通終究是一大障礙。

與組織負責人或校長稍事了解,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國家原就貧窮,2015年大地震以後,不少家庭都變賣手上僅有的小小田地,以重建家園。然而地震以後陸路不通,建築材料許多必須空運進來,以致費用翻倍,乃至三倍以上。重修建小小一爿房子,就得花費約莫兩萬美金。

*組團探訪,助孩子上學*

說說緣起吧,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現任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的蕭依釗隨同佛光山前往賑災,其後決定將祝福文化助學計劃的100個名額撥予受災學生。「原本就窮苦了,災後得重建家園,生活就更艱難了。希望這點錢,能或多或少改善孩子的生活。」她說。於是蕭依釗委託熟悉當地情況的妙如法師代為打點,今年更進一步組團前來探訪受助學生。

妙如法師負責加爾各答及尼泊爾的佛光山事宜,原就忙得不可開交,但面對蕭依釗的請託,她卻毫不猶豫,一口答應。小小身子,肩負著大大責任,我對法師由衷敬佩。

妙如法師把100個助學名額,交予三個慈善組織,分別為BLIA、YMBA以及 METTA Volunteer。前者50個名額(受助學生分佈在14所學校),後兩者分別各25個(YMBA 的受助學生分佈在3間學校;METTA Volunteer 的則是12所學校)。

*房子特色,狹長向上延伸*

由於平地太稀罕昂貴,這裡的房子還有一個特色,都是狹長向上延伸。看似一棟房子,但其實劈了兩半,兩戶人家各佔一邊。進門以後是必須彎腰曲身才能通行的過道,旁邊則是樓梯。

拾級而上,眼前的空間就剛好是一個房間;沿著過道再上一層樓,是另一間房;再上,則是廚房。我們家訪多戶,看見的幾乎都是這種模式。房裡通常只有一個昏黃燈泡,因此白天也多顯鬱暗。

雖然沒有翻山越嶺,但行程仍是易累,想來是因為路小,車子大都到不了,因此徒步得多。據悉,我們每天動輒都是萬餘步,且路況不佳,坑坑洼洼,加上天氣反覆,時晴時雨。

說到路小,由於我們團大,我常覺得過馬路時很是壯觀,像國家地理頻道看到的羚羊過境般,氣吞山河,迫得路過的車子不得不讓道。

許是震後處處都在重建,路上沙石塵土飛揚四起,“滾滾”二字何其傳神,宛若置身漠野。

*後記*

剛抵尼泊爾時,第一個面對的問題是團員的行李遺失,之後即發現酒店條件太差,除了衛生情況讓許多團員無法適應,沒有暖氣和熱水供應這件事頗讓人焦慮,擔心大家幾天下來身體會受不了。好不容易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以為雨後必定天晴,不意晴後竟又再雨,一如《西遊記》裡唐三藏取了經後,於回程還必須再遭一劫。

飛機穿過日與夜的臨界點,以著夾道歡迎之姿在跑道上滑翔,我以為這是完美的句點。然而並不,訝然發現,行李並沒有在吉隆坡機場等待我們。原來,整班機的行李都還滯留在尼泊爾……

當然,最後一切還是圓滿的。在加德滿都 ,我們找了一間雖然走得遠,但條件還不錯的酒店;團員丟失的行李在第三日被運回吉隆坡,而航空公司,也一一把行李送到各自家中。雖然意外多,可都算不上驚心動魄,不失為一份共同的經歷與特別的回憶。

行程其實還去了好些景點,如:滿願塔、猴廟、杜爾巴廣場(舊皇宮)等。尼泊爾的食物不算有特色,類似印度餐但少了許多香料,種類似乎也不多。這些都不及細寫,也不好細寫。

但如果有機會,我仍是想要再去,總覺得這座城市的質樸,隱藏著一份因為簡單而獨有的魅力。在它還未變得繁華以前,在我還未變得複雜之前,似乎還真的該再去。

助學計劃•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雪域佛國尼泊爾,祝福文化助學團》/祝福使者吳雅娟

<啟程篇> 

4 月初夏尼泊爾,祝福文化加都行

助學送愛到彼岸,知宣法師加蕭總

同行使者五十二,共乘 Malindo Air

浩浩蕩蕩飛佛國 …….

 

<抵達篇 > 

駐印度佛光住持,妙如法師特前來

同加都本文師姑,接待祝福52使者

行住餐飲皆安排,團員無憂樂行程

 

<酒店篇> 

入住酒店超驚訝,12345 樓無電梯

望著行旅空悲嘆,幸有服務員幫忙

房門鑰匙無比大,隨意亂放也能找

室內衛具全無供,水源污濁地板髒

沒有熱水隔音差,睡眠品質受影響

投訴回復是文化 ……

<街景篇 >

行程緊湊考耐力,天天行走一萬步

狹窄髒亂街道上,電線雜亂如網纏

風沙飛漫塵土揚,口罩隨身必要有

當地狗兒真幸福,慵慵懶懶不理人

或趴或躺日光浴,前世修來好福氣

紅男綠女衣著戴,色彩鮮艷輪廓美

三五成群席地坐,慵懶扎堆兼閑暢

頹廢發呆談笑中,善良淳樸易滿足

貧於在身富在心?快樂指數是假象?

 

<參訪篇>

拜訪數所資助校,學生列隊迎客來

師父講述創校史,多為2015地震區

摧毀房屋無力建,孩童上學皆影響

翻山越嶺送愛心,援助受災貧窮戶

柴米油鹽醬醋茶,教育首選不可缺

楚楚動人清澈目,天真無邪惹愛憐

無污無染赤子心,國家棟樑必栽培

<景點篇>

蘇瓦揚布拿佛塔,野猴遍佈稱猴廟

四眼天神許願塔,文殊菩薩立池中

經幡高掛滿枝頭,山頂眺望加都城

帕坦廣場黃金寺,鍍金宮殿顯輝煌

供奉佛祖和觀音,入內必除皮革品

杜巴廣場賞古跡,宮殿寺廟五十余

王室遷往新宮后,舊宮闢為博物館

鑄銅鍍金純銅品,南亞最美博物館

博達哈大佛圓塔,佛國地標滿願塔

白色圓巨大穹型,寬大為懷氣不凡

覆鉢有個方形塔,四面繪有大佛眼

深邃靜穆洞人心,佛法無邊所不見

身着絳红伽娑僧,繞塔轉經為祈福

伫立陽光苦行僧,如如不動戒虔誠

<回程篇>

飛機延飛一時辰,行旅尚留在加都

意猶未盡不想回,泰國怡保新加坡

東南西北遊五日,牽腸掛肚終歸來 ……

<感悟篇 >

瓊英央瑪梵詠者,唱誦藏傳大悲咒

蕩滌心靈天籟聲,妙音迴蕩啟智慧

悠悠梵音浴佛光,身心自在如修行

相遇最美在佛國,尊尊菩薩撼人心

掌心向下更有福,快樂泉源涌不息

天藍水清綠地居,確當珍惜擁有之

見苦知福且惜福,感恩逆境存喜樂

助學計劃•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2019祝福文化尼泊爾助學行圓滿結束》 /葉偉章

《2019祝福文化尼泊爾助學行圓滿結束》 /葉偉章

“2019祝福文化尼泊爾助學團” 一連八天的行程圓滿結束,一行50人於4月杪回抵吉隆坡。

這趟行程共走訪了9所學校,會見了50名祝福文化資助的學生,同時走訪了14戶貧困家庭。

這項活動由祝福文化主辦,佛光山協助策劃安排,由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親自領隊。行程於4月21日開始,28日結束,先後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帕坦、巴內帕、札巴剛等地探訪貧困孩子。

祝福文化的助學金在今年初已通過尼泊爾的三個慈善組織分發給貧困學生。這次行程主要是為了與當地慈善組織交流、探訪受助學生,同時也讓祝福使者實地考察當地情況。由於有些學生居家偏遠,而且分佈頗散,因此無法悉數召集。

祝福文化給受助學生們準備了書包、文具、毛巾、乾糧等生活用品,佛光山則贊助既好看又實惠的三好環保袋和輕便型水袋。此外,祝福文化也給貧困家庭送去衛生用品和紅包。

除了助學活動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趟行程還特別會見了有天籟美聲之稱的國際知名梵音詠唱者瓊英卓瑪尼師,他儘管身體不適,仍應眾人懇求,詠唱藏傳大悲咒。天籟之聲,淨化人心,撫平了團員的疲累。瓊英卓瑪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為窮人創辦學校與醫院,所以四處演唱以籌募經費。

另外,在 2015年大地震之後,即中斷在美國的學業,回到尼泊爾收養一群孤兒的努祖天佩尼瑪仁波切,也與助學團團員會面。他為深山裡的孤兒和貧困學生建立學校,但因經費短缺,學校建築到一半,工程停頓了。

祝福使者們為了支持這兩位慈悲的出家人的善舉,紛紛掏腰包捐款。(捐款名單附後,有幾位捐款者不願透露名字。)

蕭依釗分別代表祝福使者們捐3萬5千令吉予努祖天佩尼瑪仁波切,以及1千 500美元(折合馬幣約6千令吉)予瓊英卓瑪尼師。

助學團於行程的第六日,前往法稱寺(Dharmakriti Vihar)拜會法燈法師(Ven. Dharmawati)。

法燈法師是尼泊爾第一位受比丘尼戒的出家眾,在當時男權至上的社會裡飽受壓力。但她大無畏的精神,為今日的比丘尼在尼泊爾爭取到了一席之地,所以備受佛教界的尊重。團員們聽了80高齡的法燈法師的故事後也非常欽佩她的大無畏精神,知悉她罹患胰臟癌,信仰佛教的團員在妙如法師及知宣法師的帶領下,誠心地持誦《藥師偈》,願她康復。

助學團這趟行程遇上尼泊爾大地震四週年,團員們亦在法師帶領下,誦念《彌陀偈》,迴向給受難災黎。

助學活動完成後,助學團也前往斯瓦扬布纳特佛寺(Swayambhunath Stupa)、黃金寺、杜爾巴廣場、舊皇宮、特里布文博物館等旅遊景點觀光。

祝福文化於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每年都資助100名學生,每名學生馬幣500元一年。由妙如法師協調,三家慈善組織執行,分別為 BLIA、YMBA以及Meta Volunteer。

除了尼泊爾,祝福文化的助學項目還包括印度、印尼、中國以及緬甸。另外,祝福文化還資助本地原住民、貧窮家庭個案以及臨終關懷。

公眾人士可通過臉書專頁(@bestwishes.cc)、電郵、Whatapps群組、微信公眾號(祝福文化),獲取祝福文化的活動資訊。

*****************

“2019祝福文化尼泊爾助學團”團員名單:
蕭依釗、妙如法師、知宣法師、陳傳傑、黃松奎、鍾幹庭、陳世云、李漢仁、張貽銘、張淑芳、佘克聰、劉利水、翁金娥、葉瑞山、陳金鳳、葉金龍、胡惠蓮、高潤生、李浩、蔡文蓉、陳振花、陳振妹、陳樹坤、梁月香、林素瑞、周筠軒、鄭明福、劉露娘、黃秀琴、鍾玉芬、鄭素秋、黎瀞繀、吳幼珠、劉曉欣、吳雅娟、徐玉美、陳雪鳳、鍾雨娣、馬美玲、陳慧菁、鄭雪雲、陳雪芳、施福財、徐秋琳、孔彩薇、錢麗芬、陳春祥、曾順霖、梁锬、徐莉嘉、叶伟章和萧竹筠。

******************

祝福使者在尼泊爾捐款名單:

馬幣:
2000:劉利水、陳傳傑、李漢仁和張淑芳
1500:佘克聰、張貽銘
1370:鍾幹庭
1000:施福財、鍾瑞洲 、劉寶鳳、葉建英、 鍾玉芬、江如留(已故)
500:陳振聲 、吳炳順 、陳春祥
370:陳世云 、林素瑞、
350:鄭雪雲
300:鄭明福
200:陳金珠、 Chang Kim Kin & Family
100: 吳幼珠
***
美金
1000: 葉瑞山
300: 黃秀琴
250:曾順霖
200:馬美玲、陳慧菁
100:陳振花和陳振妹 、周筠軒
50:黎瀞繀
***
英鎊
520 :蔡文蓉
***
人民幣
4000:符秋菊
1200:林素瑞
1000:陳傳傑、葉金龍、陳樹坤、梁月香
700:李浩
600:高潤生
500:黃秀琴
400:陳雪芳
200:黃松奎
***
新幣
100 葉金龍夫婦
***
盧比
5000:孔彩薇和家人、錢麗芬、Hong Leng Choi & Family 、Stanley (HK )

Page 4 of 15« First...«3456»10...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最新文章

  • 〈祝福使者紀日輝捐贈客貨車給老人院〉
  • 2023祝福文化霹靂送暖行動(四)
  • 【617勞勿探訪團額滿】
  • 〈捐助原住民米糧 & 617勞勿探訪團〉
  • 2023祝福文化霹靂送暖行動(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