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三都縣民族中學交流會
團員們總有他們的一套方式,來為學生們加油打氣。
2017.09.22 三都縣民族中學交流會
團員們總有他們的一套方式,來為學生們加油打氣。
2017.09.22 三都縣
三都縣民族中學發放助學金儀式。
2017.09.21
『其實我很羨慕這些同學。』
斯文帥氣的老師李春亮,在帶著我們家訪時突然有感而發,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李老師今年28歲,來自東北,在三都縣民族中學教地理。
『我小時候其實生活也很困難,但是當時沒有這些資助者來幫我們,所以只能咬緊牙根硬撐過來。
『所以同學們還是很幸福的,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珍惜。』他語重心長地說。
【個案十】
2017.09.21 三都縣
韋恩文,19歲的水族少年。
今年高三的韋恩文,談吐間顯得特別禮貌懂事。
韋恩文一家四口,43歲的父親韋宗凱、65歲的爺爺 ,還有一個唸高一的弟弟。奶奶在十多年前病逝了;至於母親,則在他12歲時因車禍而離開了人世。
爺爺在大約6百多平尺的小塊地種水稻,另外還養了十多只雞。水稻收成也只夠自家食用,要掙錢是絕不可能的。
父親在附近打散工,收入並不穩定。
他們住著的房子,是十多年前開始修建的。有一點錢就建一點,至今仍未完成。
兩兄弟一學期的費用,就需八千多人民幣。這擔子,沉甸甸地壓在父親肩上。
韋恩文雖是水族人,但由於在苗寨生長,所以反而不懂水族語,只會講苗語。
這個苗寨有二十多戶,八十多人。韋恩文說:『山寨至今沒出過大學生。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為山寨人爭光 。』
因著這年輕人的善良和志氣,蕭依釗塞了一筆錢給他,並叮嚀他:『這錢不是給你現在用,而是考上大學後供作你去大城市的路費和添購衣物的。』
韋恩文很懂事地點著頭,輕聲地說:『謝謝!』
那筆錢並不重;但或許因為注入了心意,握在韋恩文的手裡竟顯得有些沉。
2017.09.21 家訪平金莉
『她握著我的手,訴說著她的痛苦。她說的是苗語,我們聽不懂,但我們感受到了。』蕭依釗。
金莉七十多歲的奶奶,癱瘓了七年,長年躺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裡。
醫院的路太遙遠了,所以從來沒有去看過醫生。
2017.09.21 家訪平金莉
有些愛,不需要言語。
2017.09.21 三都縣
平金莉,一名就讀高三的苗族女生。
今天的家訪都是屬於較山區的住戶,所以換了兩輛中型麵包車。可來到山腳下,路更窄小更陡,連麵包車也無法駛入,團員們只能下車徒步。
問平金莉,妳家還有多遠?她回說,四、五百公尺。結果,走了大約一公里的上坡路,仍未看到苗寨的影子。
上到山頂,須走下十多級下坡路,有點滑溜。
她說:『你們別走這裡,太危險了!我爺爺最近才滑倒。』
她打開了叔父在隔壁新蓋的房子的大門,讓團員們穿堂而過。
平金莉的父親平永才是山寨裡少數沒有出外打工的中年男人。為了照顧年老的父親和癱瘓的母親及年幼的兒子,平永才沒有選擇。
但他們家擁有的耕地實在是太小了,所以家裡常常是寅吃卯糧。幸好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下,政府每年資助他們家2千6百元人民幣,生活才得以勉強過了下來。
七十多歲的奶奶癱瘓了七年,長年躺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裡,我們去看她時,她伸出唯一能動的手,緊緊握住了蕭依釗的手。
奶奶用哭訴著自己的痛苦,說的是苗語,團員們聽不懂,但感受到了,大夥兒的眼淚都給引了出來。
對他們來說,去城裡醫院治病的路遙不可及,所以奶奶是沒有看過醫生的。
平金莉有一個讀初中二的妹妹,兩姐妹九月初開學時共需繳交三千多人民幣的費用。這費用超過了他們平常一年的生活支出。然而,孩子們不能不上學,於是唯有向平永才唯有向妻舅借錢。
兩姐妹的燃眉之急解決了,6歲的弟弟卻因此無法上幼兒園……。
『家裡雖然貧困,但父親堅持讓我讀書,我很感激他。
『我一定要努力讀書,不辜負父親及你們對我的期望。』平金莉說。
2017.09.21 家訪平金莉
家訪的路崎嶇不易行,但為了給孩子獻上祝福,從未有團員喊苦。
2017.09.21 家訪白貞成
葉建英家訪時,代表團員送上乾糧食用油等日用品。
小小的心意,卻是無限的祝福。
2017.09.21 家訪韋廣翠
不止是笑容,不止是擁抱;那是我們由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