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團團員與可愛的原住民孩子合照留影。在大馬半島的深山野林裡,很多原住民在惡劣的環境中掙扎求存。很多原住民孩子因為長期饑餓而瘦骨嶙峋,因為嚴重缺乏營養、蛔蟲滋生而肚子腫脹。他們的樣子就像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的非洲饑餓小孩。
一群富有博愛精神的志工為了給原住民送食物,常要走一兩天路,攀山涉水,才能到達原住民住的山寨。
同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山裡的原住民孩子挨餓;城市裡的很多孩子卻因為吃得太多而過胖。這種懸殊對於文明社會是個莫大的諷刺。
祝福文化中心希望組織善心人,長期支援這群可敬的志工,並通過他們給原住民孩子雪中送炭。
剛過去的星期天(2014年9月14日),祝福文化中心再度組織護苗使者前往彭享州山區探訪原住民孩子,在勞勿的“窮人的福音”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與原住民小孩做近距離接觸。
護苗使者們給原住民孩子送去了很多物資,包括書包、乾糧、文具、內褲、沐浴劑、洗手液、水壺等。
祝福文化中心捐獻了6千令吉予“窮人的福音”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並由祝福文化總編輯蕭依釗移交給“窮人的福音”創辦人蘇牧師。
目前“窮人的福音”培訓中心收容了22名孩子。當天恰逢學校假期開始,該中心志工從深山裡接來了122位原住民小孩,這些孩子將在中心學習一週。共有30位年輕志工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裡教導孩子們,以幫助學習基礎較弱的原住民孩子追上學校的進度。
由於特殊的原因,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都會盡力把孩子送入華文小學讀書。但華小的功課對原住民孩子來說很深,志工們必須給耐心給他們補習,不然他們就會因為追不上其他同學而視上學為畏途。
在交流會上,中心收容的22位就讀於華小的原住民孩子以流利的華語為團員們呈現歌舞表演。
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創辦人蘇廣成牧師自1998年起,深入吉蘭丹、彭亨兩州深山老林的原住民山寨,救濟原住民,並積極開展原住民孩子的教育工作。蘇牧師回想初見這一批原住民孩子時的情景,看這些孩子骨瘦如柴,腹部腫脹,儼然一副營養不良的非洲孩子模樣,讓他誤以為自己身在非洲。
蘇牧師透露,當初他進入原住民山寨時,看到原住民孩子為了充饑,在地上找到什麼都往嘴裡塞,包括青草、樹根。他們實在太餓了!”有幾位護苗使者聽了眼眶頓時泛紅。
蘇牧師認為原住民其實並不愚蠢,只是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與生長環境讓他們習慣安逸散慢,難以集中精神學習。每逢假期,該中心都會從全國各地號召志工來教導原住民孩子學習。
蘇牧師和志工們的獻身精神,令大家肅然起敬。
蕭依釗說:“半島的伐木商勾結官員,大肆砍伐森林,不止破壞了生態環境,更讓原住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原住民越來越找不到食物,生活條件越來越差。
“我們不能忽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同胞。何況這土地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有感於此,祝福文化未來的工作重點,是援助原住民孩子,讓他們受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他們自力更生。”
祝福文化曾於8月24日組團探訪文冬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
為了長期有效地援助原住民孩子,祝福文化中心公開徵求“護苗使者”,發動更多善心人一齊關愛原住民孩子,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護航。有志成為 “護苗使者”的善心人,請填寫護苗使者表格或撥電03-2144 7733 了解詳情。
團員們將籌集到的物資分發給中心內的原住民小孩。
第二次參加祝福文化探訪團的陳繼仁認為 ,中國的貧困孩子和原住民孩子都是因生長背景、環境因素而造成他們生活艱苦,並非是他們不願意工作和學習。
林淑佑認為,我們不應忽略了本地的原住民。她說:“這個土地上的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若我們能先照顧好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進而再關心國外的貧困孩子就更好。”
初次探訪原住民孩子的洪乙升攜同妻兒同往,他認為這類活動對城市人來說是一個接近大自然的機會。整個探訪過程中,最讓洪乙升吃驚的是原住民小孩能夠演唱中文歌曲。他說:“在中心服務的志願老師能夠相對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很偉大。”
原住民原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但被迫遷移到越來越偏遠的內陸山區,在非常惡劣的環境裡掙扎求存。 有不少善心人士願意援助原住民,卻不是長期固定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有時候整個月都沒有獲得任何捐贈,孩子們被迫食木薯或野菜充饑。 為了能長期有效地援助原住民孩子,祝福文化中心現徵求“護苗使者”,護苗費為一年5百令吉。 您們的善款,我們將用於購買糧食和物資,定期送給各個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 希望您們一齊關愛原住民孩子,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護航。
有志成為 “護苗使者”的善心人,請填寫表格,或撥打電話+603 2144 7733 詢問詳情。
日期:2014年9月14日(星期日)
時間:8.30am~6.00pm
費用:RM200(含午餐、旅遊保險及往返巴士)
出發地點:雪蘭莪八打靈再也
祝福文化中心將於9月14日(星期日)組織第2個原住民孩子探訪團,到另一個山城——勞勿探訪原住民孩子。有意參與者,請填寫探訪團報名表格。一分關愛,一分希望。有您,孩子們的路將更平坦。
文/志工 趙雪芬
下了巴士後,大家必須走上一段不長不短的路,約莫十五分鐘,才能進到山區裡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緩坡路雖說不難走,但那天陽光特猛,暑氣逼人。團員們魚貫前行,我走得慢,落在後頭,並肩同行的還有七十來歲的方瑞蘭和她的女兒何珊珊。何珊珊拄著雨傘當拐杖,一跛一跛地走。此時我才看見她穿著拖鞋,雙腳包著繃帶,上前探問,方知她早前摔倒,可是她仍執意參加,只因機會難得,她想跟背部微駝的母親一起親自探訪這些原住民孩子。邊走邊聽她這麼說,心底無來由地升起了一股敬意,對她,以及對每一位團員。
這不是一般所見的一日遊活動,沒有景點參觀,沒有豐盛美食,卻有八十多人願意撥出一個休息天,與我們一同去看望原住民孩子,即連同行的導遊也說不曾帶過這麼有意義的參觀團。而熱心的團員們身體力行,僅僅是為了將關愛帶給同在這片土地下生活卻已被邊緣化的原住民同胞。
在蒼蠅亂飛、沒有電力供應、遠離市囂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看著團員們和孩子熱絡交流,看著山里的孩子單純無邪的笑容,滿滿的感動油然而生。世界很寬廣,無私的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我在這裡看見了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
(記者曾慧金、趙雪芬文冬25日特別報導)文化慈善事業機構“祝福文化中心”與星洲基金會今天組織了83人原住民孩子探訪團,前往彭亨文冬山區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探訪,與原住民孩子近距離接觸,並且給他們帶去了大量糧食和文具。
祝福文化中心捐獻了5千令吉予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熱心的探訪團員們在現場也紛紛主動捐款,共捐獻4千多令吉,並由祝福文化中心總編輯蕭依釗移交給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負責人。
這項愛心活動由星洲日報基金會董事兼“祝福文化中心”創辦人蕭依釗發起,成功凝聚善心人士對原住民的關愛與關懷,讓原住民孩子感受到愛心人士的愛心。
“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由一對退休華裔夫婦於2010年成立,他們拿出了全部的退休金 ,到彭亨州山區買了一塊地,親力親為,開荒拓土,一磚一瓦地建立起培訓中心 ,全力投入幫助原住民孩子的工作。這對熱心的夫婦還教導原住民孩子英文、數學等功課和生活技能。“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 目前共有39名來自4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孩子在此上課和學習生活技能。
中心負責人為免不必要的壓力和麻煩,要求媒體和探訪團員不要公開他們的姓名與照片。
蕭依釗說:“原住民是最初居住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的人,但卻被驅趕到越來越偏遠的內陸山區,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也遭受大肆破壞,使他們在非常惡劣的環境裡掙扎求存。
我們這些住在繁華城市的所謂文明人,應該對他們抱著深切歉意,並有義務伸出援手,讓他們能和我們一齊進步。
儘管有不少善心人士願意援助原住民,但他們的援助並非長期、固定,以致該中心有時會收到很多糧食和物資,有時候卻整個月都沒人捐贈糧食,孩子們被迫吃木薯或野菜充饑。”
“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除了長期糧食來源的缺乏,目前還急需一輛舊客貨車,中心負責人希望能獲得社會善心人士捐贈或借用。
為了長期有效地援助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祝福文化中心公開徵求“護苗使者”,發動更多善心人一齊關愛原住民孩子,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護航。
有志成為 “護苗使者”的善心人,請填寫護苗使者表格或撥電03-2144 7733了解詳情。
探訪活動反應熱烈,許多熱心人士因人數爆滿而無法參與。祝福文化中心將於9月14日(星期日)組織第2個原住民孩子探訪團,到另一個山城——勞勿探訪原住民孩子。有意參與者,請填寫探訪團報名表格。
星洲日報基金會將資助文冬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的10名最貧困的孩子,每名孩子每個月將獲得200令吉的助養金。
黃友康、羅榮康在探訪過程中體悟到學習並非必然的機會,並顛覆之前不喜歡唸書的念頭,決定珍惜學習機會。兩人也被原住民孩子因貧困、飢餓被迫吃泥沙、野草充飢的經歷感到震憾,並承諾將來若有機會與原住民孩子一起學習,一定互相扶持,幫助原住民同學學習、進步。
廖雪芳為原住民受邊緣化的嚴重度感到驚訝,也為部分原住民父母沉醉於酒精,忽略孩子教育、健康等疏忽感到難過,並希望將來若還有機會參與探訪團能更深入地與孩子交流互動,並進行簡單的教學,為開拓孩子們的人生出一份力。
王瀚儂認為,只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的未來。他說:“朋友得知我將參加探訪團,都紛紛主動托我帶些物質、禮物給原住民孩子,這讓我感到很溫馨,因為朋友群中很多人都很有愛心,只是找不到適合的管道。
李慧慧感嘆平等教育機會原是基本人權,但卻也那麼難實踐。她說,很多人將錢捐到國外,但卻忽略了國內原住民孩子的需要。在參加了這個探訪團後,他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朋友群裡面的訊息傳達者,將原住民孩子的情況傳遞到朋友群中,讓孩子們的需要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2014年8月24日彭亨原住民孩子探訪團名額已滿,謝謝您的支持。我們會保留後來報名者名單,下次探訪其他地區的原住民孩子,會第一時間通知您。已經填好表格,和曾經來電預留位子的朋友,我們將近日內與您聯繫,謝謝。
若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
電郵:charity[email protected]
電話:+603-2144 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