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原住民孩子•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瓜拉立卑探訪原住民

【照片回顧】(三)

離開勞勿原住民孩子教育中心,團員們分乘多部越野四輪驅動車到瓜拉立卑縣的日干村,車程約莫個把小時。

 


除了給每戶家庭準備米糧、食用油、沙丁魚、糖、乾糧……,祝福文化也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零食、餅乾,希望大人小孩都能歡喜。

瓜拉立卑村裡的孩子。


在瓜拉立卑的原住民教堂大合照。

原住民孩子•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瓜拉立卑探訪原住民

【照片回顧】(二)


原住民孩子為我們帶來歌舞表演,以示歡迎。蘇牧師也向團員們介紹中心的運作,以及载送米糧進村的情況。

 

團員們給中心的孩子派發零食與飲料,孩子們個個笑逐顏開。


在勞勿原住民教育中心大合照。

原住民孩子•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瓜拉立卑探訪原住民

【照片回顧】(一)

天蒙亮,團員在Wisma Mirama 集合。

團員蔡文蓉巧手烹製日式乳酪蛋糕,讓團員們贊不絕口。
 
行程安排先到勞勿的原住民孩子教育中心,一籮筐的榴蓮早已在那兒等著我們,還有新鮮紅毛丹。

原住民孩子•活動•祝福文化活動

祝福文化40人探訪團 送糧給立卑縣130戶原住民

(吉隆坡29日訊)祝福文化基金會於昨日組織了40位善心人士到彭亨州瓜拉立卑縣日干村探訪原住民,並給村民送糧食。

中午12時,祝福文化探訪團在 “窮人的福音”義工們的引領下抵達日干村 ,全村約500名村民在村長克摩爾號召下,紛紛湧到民眾會堂,等待領取糧食。

今年6月初,吉蘭丹州話望生縣瓜拉格原住民村暴發傳染病,15名巴迪族原住民死亡。

巴迪族原住民集體死亡這事件,不僅引起原住民族群的恐慌,也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原住民的命運——他們的生態環境因森林被濫砍而遭到破壞,水源受污染,缺乏營養,少兒失學……
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說 :“雖然因著各種主客觀因素,我們無法親往瓜拉格村,但我們應適時為其它地方的原住民送暖。”

長期援助吉蘭丹州和彭亭州的原住民的“窮人的福音”創辦人蘇廣成牧師,建議祝福文化基金會捐贈糧食給瓜拉立卑縣的原住民。因為自去年底以來,原住民栽種的香蕉等農作物受到害蟲的侵襲,所以今年農作物欠收,原住民面對糧食短缺的困難。

除了到日干村親自分發糧食給 120戶家庭,以及贈送餅乾給一百多位孩子之外,祝福文化基金會總共採購 了約2萬令吉 的米糧,委託“窮人的福音”義工們運送至探討團無法去到的,更為偏遠的原住民村寨。

分發糧食給村民之後,團員分組到原住民家裡與村民一起享用以柴火燒的森林野菜,當然也少不了品嚐當地的山榴槤。

探訪團也探訪了座落在勞勿的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孩子們以熱情的歌舞表達了他們對援助者的謝意。

蕭依釗慨嘆,祝福文化基金會能力有限,對原住民同胞的捐助,可謂杯水車薪。期望更多善心人土向原住民伸出援手。

————————————

團員名單:
蕭依釗、陳錦添、蔡文蓉、廖玫鳳、黃世興、李蕙杉、邱瑞蓮、陳莉莉、徐莉嘉、黃森清、林素瑞、林美虹、鄭金妹、吳善欣、葉金龍、高潤生、黃森美、陳世雲、吳寶蘭、王泰漢、陳雪芳、王慧儀、黃偉紳、黃偉衡、連佩芬、李惠霖、幸秀麗、全凱麗、陳美羽、賴福瓊、杜海萱、詹勝聰、劉利水、翁金娥、施福財、徐秋琳、葉偉章、蕭竹筠、蕭竹彬、蕭竹飛。

原住民孩子•活動•祝福文化活動•護苗使者

《祝福文化7月28日探訪原住民,歡迎報名參加!》

/祝福文化小編

6月初,吉蘭丹州話望生縣瓜拉格原住民村暴發傳染病,當時村民一個接著一個病亡,而死因不明,很多原住民因恐慌而逃離原村,躲入更深的森林。

十多天後警方證實,有15名巴迪族原住民死亡。而衛生部查實,死因是感染麻疹。

巴迪族原住民集體死亡這事件,不僅引起原住民族群的恐慌,也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原住民的命運——他們的生態環境因森林被濫砍而遭到破壞,水源受污染,缺乏營養,少兒失學……

雖然因著各種主客觀因素,我們無法親往瓜拉格村,但對原住民的關注,祝福文化從不忽略。

因此,除了繼續支持“窮人的福音”原住民事工援助吉蘭丹州和彭亭州的原住民之外,祝福文化基金會決定組織“祝福使者探訪團”,給勞勿縣與立卑縣原住民送糧食。

探訪團訂於28.7.2019(星期日)早上7.30從吉隆坡Wisma Mirama 出發,並於晚上約 10.00回到Wisma Mirama。

探訪團活動包括:與勞勿縣原住民孩子培訓中心的孩子交流、品嘗原住民孩子中心栽種的熱帶水果和榴槤、探訪立卑縣的原住民山村、分發糧食給村民、與村民一起享用原住民婦女用柴火燒的森林野菜、買土產、在武吉丁宜享用美食……

探訪團的報名費是每人RM 350(小孩RM 200),含巴士、四輪驅動車、膳食、保險費及捐贈物品等费用,餘額將捐給原住民孩子中心。

  1. 有意參團者請點擊此鏈接填報名表格。
  2. 繳款方式
  3. :

i. 銀行匯款 / 網上轉帳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RHB Bank 21247900057559
**請務必將匯款單據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whatsApp +60166785022
ii. 支票/銀行匯票
抬頭誌明: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請連同表格寄至下址:
Best Wishes Foundation
10th Floor, Wisma Mirama, Jalan Wisma Putra, 50460 Kuala Lumpur.
報名截止日期:12.7.2019

祝福文化也吁請無法同行的善心朋友,捐款援助原住民孩子們。

感恩,祝福!

原住民孩子

【善心人捐物品】

年關已至,忙碌中卻仍有善心人士惦記著貧苦孩子,不忘囑託祝福文化代為贈送物資。

感謝5sences 總監黃碧玲小姐所捐獻的包裝牛奶,還有毛巾批發商張萬林先生捐獻的毛巾、襪子。我們已趕在農曆新年前,全部贈送予吉隆坡的孤兒,以及勞勿的原住民孩子 。

祝願大家都在喜悅中,平安生活。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希望之山給原住民孩子帶來希望 ——祝福文化婆羅洲助學團紀行》

#2019祝福文化婆羅洲助學團
/義工小雪

祝福文化基金會把2019年的第一場助學行,獻給了婆羅洲印尼邊陲山區的152名貧困小孩。兩年來,祝福文化一直在捐助這些原住民孩子。

1月 19日,來自東、西馬各地的46位祝福使者,於清晨時分,從吉隆坡、新山和詩巫三地機場出發,先後飛抵古晉國際機場,再由陸路通過邊關把關懷和日常所需物資送到這些孩子手中。

他們都是一個國際基督教人道援助組織 World Outreach International 在邊陲創辦的兩所原住民孩子寄宿學校────“希望之山”及“新希望”所收容的孩子。

儘管這些孩子在在寄宿學校受到義工們的盡心盡力照顧,但在這個資源有限的邊境鄉區,生活物資依然匱乏。祝福文化,行善無國界,也無宗教之分。助學團裡有牧師、法師、佛教徒、基督徒,一起走進為山區孩子帶來希望的“希望之山”。

由於“新希望”在更偏遠的山上,山路狹窄,載助學團的巴士無法上山,德國籍義工伍爾庚駕四輪驅動車把 8名孩子載到希望之山與助學團見面。

祝福使者們帶到希望之山的物資包括大蒜、洋蔥、紅蘿卜、罐頭咖哩雞和沙丁魚、蕃茄醬和咖哩醬、原子筆、顏色筆、巧克力餅、白襪子和毛巾。這些都是山區缺乏的物資。為了避免過關時被抽稅,這些物資被分裝在約一百個環保袋子裡,由團員們各提兩個帶過關。

助學團抵達希望之山時,受到身著傳統服裝的達雅族女孩們列隊迎接,她們也獻上迎賓舞,讓團員立即感受到山區的原住民熱情友善。

在簡陋的學校禮堂舉行的一項簡單的儀式上,祝福文化贈送紅包給55名生活清苦的志工和職工。

祝福文化也捐捐贈生活援助金給5個特別貧困家庭。

相信這是這些異國朋友生平第一次領受紅包,接受如此華族傳統式的祝福。

這次婆羅洲助學之行雖算不比以往的助學之行辛苦,卻也是一路風塵僕僕,行色匆匆。上午十時許,來自全馬各地的團員,陸續抵達古晉國際機場,然後登上巴士直奔印尼邊境。由於馬來西亞車輛不能進入印尼境內,團員們通關後必須改乘無冷氣的老舊巴士,在陽光下,在細雨中,一路顛簸朝目的地前行。

礙於砂拉越海關於下午5時閉關,助學團完成捐贈儀式後,即匆匆離去,回返馬來西亞的國土。

雖未能與山區鄉民及孩童有更深入的接確,祝福使者們依然滿心歡喜,因為他們已經跟這裡的孩子,結下了善緣。

——————————
團員名單:
蕭依釗、陳雪芳、吳亦馨、陳寶玲、鍾如玉、蔡文蓉、黃世興、詹雪梅、陳錦山、見德法師、邱瑞蓮、林仙凌、蔡忠育、蔡昀珊、蔡美翔、陳梅貞、鄭金妹、吳善欣、陳振花、陳振妹、朱惠群、徐莉嘉、黃松奎、黃秀琴、鍾玉芬、周筠軒、陳世雲、林美虹、劉露娘、鄭明福、謝雪琦、傅翠慧、王宏益、常妙法師、鄭慧琪、吳雅娟、鐘雨娣、陳雪鳳、楊坤足、葉央順、李漢仁、佘克聰、陳莉莉、黃舒彥、葉偉章、蕭竹筠。

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

《天未亮,就出發》

#2019祝福文化婆羅洲助學團

/葉偉章

睡了兩個小時,就往機場去。

夜半四點,天未亮,但一路上都有好些車子。是因假日,所以現下才返家,抑或都市人都得早起討生活呢,我無聊地胡思亂想著。

這趟是到婆羅洲的「希望之山」,一所由教會成立的原住民孩子寄宿學校。兩天一夜的行程,說緊湊似乎不,說輕鬆好像也不全然。

飛往古晉的班機稍微延了些。一個小時五十分鐘的航程,剛好小憩一會兒,抵達時與新山、詩巫,以及原就在古晉的團員們會合。

————————————————————

我並不是第一次到「希望之山」,距離上次,應該有七、八年吧?當時是以記者身份隻身前往,還在他們的教職員宿舍住了一宿。

古晉的祝福使者李漢仁先生替我們租了個大巴,其實不止交通,我們在古晉的膳食也全都由他安排,還有採購要送給學生的食品、文具等,真心感謝他與親友出錢出力促成這趟婆羅洲行。

巴士行駛了兩個小時,才抵達印尼邊陲關卡,時已近午。為免我們帶著大量食品、衣物、文具,不能過關,因此我們在巴士上先把這些物品分裝,每位團員提兩袋,當成是個人物品,抵達學校時再回收整合。有位團員在我身旁耳語:「沒想到要送東西都不容易。」我笑了笑,習慣就好,我說。

相比我上次過來,馬來西亞海關建築依然陳舊,倒是印尼關卡建築修葺美化了。

蕭依釗走在前,我墊後。她向來擅於應付海關,所以當官員質疑為何那麼一大群人前來邊陲小鎮時,她成功令官員相信我們是去送禮物給貧困學生。

印尼海關雖豪華,卻只開了一個櫃檯,想來是未料到會有那麼一團人同時過關,所以耗了不少時間。

由於馬來西亞巴士不能進入印尼境內,過了印尼海關後,47位團員分乘一輛麵包車及一輛小巴士。小巴士裝不完這許多人,過道上備有幾張塑膠椅,像路邊看戲加凳似的那般自然。

巴士沒有空調,車窗開了以後,外頭沙塵乘風而入;沒有窗簾,艷陽霸氣地照射進來,坐在近邊地團員躲無可躲地被它箝制著。

巴士在小路上巔簸半小時後,我們抵達了「希望之山」。

負責照顧學生起居飲食的義工們早已為我們準備了午餐:炸木薯、三種不知名的野菜、印尼傳統發酵食品丹貝(tempeh),還有一鍋清甜的香蕉花湯,佐以米飯。不知是否太餓,如此簡單的食物也備覺美味。我嗜辣,其實只要配上那略帶酸味的辣椒醬,光是米飯我也會覺得好吃。

用過餐後,我們到學校活動中心進行發放儀式。學生們為我們表演了達雅族的迎賓舞,我自是無暇觀賞的,分配著團員把毛巾、襪子、果凍、原子筆、顏色筆……分成150餘份。沒有袋子,團員們就用毛巾把東西都包起捆著,於是就成了一份既環保又美觀的禮物。不得不佩服團員們,這過程縱使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但總能迅速取得共識。短短十來分鐘,就都處理好了。

我們請學生們出列,團員們把禮物一一送上。一朵又一朵笑容,在學生們的臉上陸續綻開,相續蔓延,於是活動中心成了一座小小園圃,開滿了花。

爾後祝福使者們代表祝福文化給中心五十多位義工送上紅包。據義工珍妮說,這些義工是生平第一次獲得華人的紅包。同樣的,他們收取紅包後都難掩喜悅之情,或許他們在意的並不是金額,而是有人惦記且重視他們的辛勞。

蕭依釗也代表祝福文化捐贈生活援助金給幾戶特別貧窮的人家。

當時已是下午時分,為趕在邊陲關卡下午五时關閉前回到古晉,我們連學校都不及參觀,就匆匆離開了。

有幾位義工我認得,其中兩位當時還是新婚,現手上已抱了個娃兒。

七、八年前那趟過來,記憶最深刻的是晚上八點停止供電,所以我早早的就被趕上床。我小學時都不曾那麼早睡,這種情況怎麼可能睡得著?沒有電,帶了書本也不能看;外邊一片闃暗,無法外出散步;啊,不要以為可以刷手機,沒有網絡呢。於是唯有躺在暗黑中搖扇,搖扇倒不是因為熱,而是為著驅趕蚊子。如此這般,躺了五、六個小時才漸漸睡去……

而今舊地重遊,勾起了我一些回憶,突然好慶幸這一團無需在學校過夜。

————————————————————

第二天的行程是古晉遊,上午我們先到實蒙古人猿保育中心。有點遺憾,人猿在林深不知處,因此始終緣慳一面。據知,人猿已個把月不太出來活動,飼養員說因現下果季,牠們在森林中飽吃水果,不會走出來覓食。保育園的石子路很好走,雨後空氣好清新,即使沒見著人猿,光是在林中走走還是挺舒服的。

保育中心裡還有鱷魚潭,兩隻肥大的鱷魚如標本似的,動也不動的匍匐著。較大的那隻,偶爾還會尾部顫一顫,較小的那隻任憑蒼蠅繚繞,就是紋風不動。不知過了多久,才見牠緩緩張嘴,一張一合間竟是如此沉潛,彷彿優雅地完成一個瑜伽動作,又似氣定神閒的打著太極。

離開保育中心回旅館前,蕭依釗竟倡議逛菜市場。我心裡嘀咕著,雨未歇地還濕,菜市場到底有甚麼好逛的?說也奇怪,明明還細雨霏霏的,下車時卻恰好停了。更神奇的是,團員們似乎真的對逛菜市場這回事頗來劲,不一會兒就人手一包大包小包小包大包的提著上車。他們說黑橄欖是名產,他們說那鳳梨品種特別,他們說……;我只知道那魚餅真的好吃,粉少魚多滿嘴魚香,那曼煎糕滿溢著玉米漿與牛油的香氣,還有那……。嗯,看來以後每趟行程都得逛一下地方菜市場才行呢。

下午很不能免俗的去了與白貓合照,去了福建公園,還去了老街逛逛。

我走在老街的巷子裡,兩旁停滿了車,但倒很少見到車輛經過。許是假日,大部份店都沒開。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寧靜的街道上,彷彿我們的經過其實是一種打擾。老街上廟宇不少,這頭玄天上帝;街尾是廣澤尊王,俗稱翹腳仔神,是一位由牧童蛻化而成的神尊;隔一條街是好顯眼的福德正神廟。

晚餐後往機場去,兩天一夜的行程也就結束了。

————————————

可是怎麼辦呢?像我這種吃貨,不提一下食物是說不過去的。

李漢仁先生的膳食安排,都好豐富,也很好吃。瘦身兩個月的磅數,兩天就悉數追回。

第二天的晚餐,他堅持要盡地主之誼,宴請我們全團。其中兩道菜餚,我覺得挺特別的,一是伊班族名菜竹筒雞,另一道是亞三豬腳。豬腳悶得極入味,帶著亞三的香氣,以及白醋去膩,煞是可口。但比起豬腳,我其實更鍾意配菜白蘿蔔,每塊蘿蔔都湯汁飽滿,輕咬一口軟綿無纖,香甜盡釋。

為了這道亞三豬腳,我後來跑步時多跑了兩公里,當然,那是後話了。

————————————————————

張曼娟有本書叫《天一亮,就出發》,是一本旅遊散文集。

出發前的那幾天,我正好翻看著,忽爾意識到每次祝福文化出團幾乎都是天未亮之際。

我原是夜貓子,最怕早起,因此每次都得抱怨幾句。但近來的近來,我似乎已逐漸習慣這節奏。

天未亮,就出發,有一天或許可用來當祝福文化出版的助學誌的書名。嗯,想想,好像還蠻貼切的。

原住民孩子

【原住民孩子】

持續收到從山區裡傳來的訊息,繼續向大家報告原住民孩子的情況。

左圖是前幾天的窘境,由於山路泥濘鬆軟滑溜,前往山寨送糧並接孩子出山讀書的四輛四輪驅動車困在山裡一星期。李牧師呆呆的等待,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右圖是天終於放晴,牧師請原住民用摩托車分頭載孩子們出山。2018年最後一天,終於把大部份的孩子載出來了,不至錯過上學日。
公益•助學計劃•原住民孩子•慈心祝福•社會關懷

【感謝文】

2018即將過去,在此十分感謝許多陪著祝福文化共同前行的使者與朋友們。

我們把捐助者名單製成了簡單的圖表,使者們可稍微檢查一下是否有疏漏,如有問題可與我們的志工聯繫。

有些朋友,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盡表謝意的,譬如葉高弟先生。祝福文化成立之初,葉高弟先生就持續每年捐出高額款項,不止予貧困孩子,也作祝福文化的行政用途。一如既往,今年四月,他再次匯了RM32,500 進來,分別資助原住民與助學計劃。

又譬如陳傳傑先生,雖然近日行程較緊無法參與助學團,但協助孩子的心意卻絲毫不減,今年除了捐助50名孩子,還邀得妻兒參與這項計劃,款項總額 RM29,500。

另一位在檳城的朋友王惠慈女士,也每年都廣招親友參與助學計劃,今年9月匯入了RM61,000,其中1千元用作助養原住民孩童。

本地知名金融專家戴利明先生,也把他在報紙的稿費悉數捐出。

除了這些國內的朋友,祝福文化也很榮幸獲得海外朋友的支持,譬如廣州企業家劉建國先生,以及福建企業家周培松先生,今年也各捐助了50名學生。

另外,還有好些知名作家,如不願透露姓名的旅美作家,捐出了一萬美元;台灣作家張曼娟、焦桐;新加坡作家王潤華、淡瑩;香港志工陳定邦;本地作家永樂多斯等。

說到不願透露姓名,其實有位前羽球國手,也是祝福文化的使者,這幾年每月捐助原住民孩子。

今年初,我們還收到了好些宗教團體的捐助,如雪蘭莪阿彌陀佛淨宗學會,以及把信眾供養的紅包錢捐出的智一法師和常妙法師。

其實,每一位參與計劃的使者,我們都由衷感恩。

有些朋友沒有直接參與計劃,但卻協助我們推廣介紹祝福文化,這份心意我們也十分感念。

臉書成立以後,每一個贊及分享,對我們都是一份助力,再次由衷感謝。

2019年,祝福文化將啟動微信公眾號,希望可以通過不同管道,讓更多人獲取我們的訊息。

祝願:平安、康健、圓滿、自在。

  
Page 4 of 13« First...«3456»10...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最新文章

  • 〈大山裡的孩子〉
  • 〈45名「祝福使者」和30名「吉祥義工」到霹靂送暖〉
  • 〈佛光山上,依然山花燦爛〉
  • 〈因為一段情,戀上一座城——隨筆記述義工鄺文良〉
  • 2022祝福文化尼泊爾探訪團(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