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徬徨時,雪中送炭〉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亞麻,行程的第五天,我們一早便去了噶瑪列些林佛學院,會見了該校校長確戒仁波切,參觀了他們的校舍,也給百多個小喇嘛派發了糖果餅乾。噶瑪列些林佛學院環境十分清幽,冬日裡和煦陽光下靜謐如詩,是個安靜的好地方。

祝福文化所資助的瑟讓小學,位於喜馬拉雅山區,我們是去不了的,走慣了山路的也得耗上一個星期,更何況我們這些老弱殘兵?乘直升機的話得花好幾千馬幣,因此我們唯有請負責人下山來。不巧努祖仁波切這時節去了台灣就醫,於是請了晉美仁波切以及項目負責人達瓦嘉誠前來與我們見面。我們離開噶瑪列些林佛學院後,便乘麵包車一路顛沛去到了一座三層樓的狹窄小房,一群人擠在天台上曬著太陽、吃著茶點邊與他們交流。

亞麻,我接下來想說說家訪。其實這些學生都是因著地震、家園被毀,而讓貧窮變得更貧窮。事隔七年,有些學生家庭依然沒有能力把房子蓋好,震後的影響可想而知,遇上疫情無疑是更雪上加霜。

有幾個個案讓我印象頗深,譬如13歲的丁娜,母親去世後,父親續弦,約莫三、四年前,夫妻倆杳無聲息地離開,小小年紀的她就這樣被遺落了下來。所幸她有兩個奶奶照顧,所以還是好好地成長至今。兩個奶奶都是爺爺的妻子,相處融洽,但都是體弱老嫗,沒有甚麼工作能力,只能偶爾到本願寺裡幫忙打掃,法師們給他們送食物,私下也接濟她們,一家三口就是這麼過活的。

又譬如在帕坦(Patan)的蘇妮娜 ,今年11歲的她有兩個姐姐。父親在八年前患上了肝癌,抵押了房子繳付醫藥費,最後還是遺憾離世。母親一人靠著縫紉、做些雜工,拉拔三個女兒長大,欠下銀行的債務卻始終無力償還,也不知房子何時會被查封,想來這樣提心吊膽的日子必然很不好過,幸好蘇妮娜的學業很優異,應該也算是一種安慰。

以前初到尼泊爾時,我很不解何以貧窮家庭動輒都會有三、四層樓的房子?後來我親自俯身進去,才釐出了個所以然。房子的入口不止窄小,而且很矮,梯級的寬度一般只有我的半個腳掌。沿著螺旋梯拾級而上,每一層就只是一間小房,三層樓合共也就是兩間臥室加一個廚房而已。如果梯級是水泥的還好,遇上木板的,我壓根兒不敢上,每踩一步就是一聲嘎吱,我不得不擔心自己的重量會把板子給踩壞。

亞麻,我隨著祝福文化前往窮鄉僻壤好多年,這些場景其實都已見慣。可每一次,我依然會感到心酸。生活中自有許多的不如意,但每每想起這些孩子或家庭,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自怨自艾的理由。

對了,還有一個叫阿莎美雅的女孩,她今年24歲。我們到本願寺時,法師請她過來擔任通譯,她其實也是當年領取祝福文化助學金的其中一個學生,如今在卡曼度的一所大學裡唸著商業科系。父親在她小時候就離世了,家裡還有兩個弟弟,家境十分不好。她與我說,在她最徬徨的時候,這筆助學金讓她看見了希望。「否則我可能已經崩潰了。」她說。我看著她在寺院裡照顧其他小孩的身影,彷彿看見了冰天雪地裡,一個忙著傳遞手中炭火的女孩。

(待續)

(原文刊於2023.02.05《光明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