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之國,古樸風情
文:葉偉章
圖:徐莉嘉
我們的行程,當然不是永無止盡的會面儀式與學生家庭訪問,這當中也是有旅遊的。
抵達加德滿都以後,第一個想法是機場變了,更為現代化了一些;第二個想法是街景沒變,那纏繞如蛛絲的電線依然標誌性地在大街上盤根錯節。
亞麻,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提過了,我們其中一個家訪的地區是帕坦,那裡的居民都是釋迦族的後裔,走在古樸的石磚路上,我們把別人的日常看成了新鮮,所謂旅遊,不正是這麼一回事麼?
在加德滿都的第四天,我們去了一趟滿願塔。疫情以後,塔身封鎖,不再讓遊客入內,是故我們只能在周邊遊逛。我進入了彌勒院,從寺外看不見彌勒菩薩像,入內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祂足下,我不禁想起了《西遊記》,那站在佛陀五指前卻以為是世界盡頭的孫悟空。
嗯,孫悟空,後來我們去了猴廟。寺裡並沒有供奉猴神,會如此命名實在是因為猴爺們「人多勢眾」,我親眼目睹了小孩手上的飲料被其中一隻一把搶過,小孩嚇得哭了老半天。猴廟的原名是斯瓦揚布納特佛寺(Swayambhunath),是一座歷史相當悠久(據知應是公元前所建),且與文殊菩薩有特殊因緣的寺院。
行程的第五天,我們去了巴德崗古城,這是上次沒去的新景點。古城很雄偉,整座城籠罩在褚紅的色調下,處處可見精緻雕工,其中最為有名的莫過於「孔雀窗」。古城裡有一座寺廟非常有特色,印度教裡的三大神祇——梵天、濕婆、毗濕奴都供在廟裡,這是相當罕見的(一般都只供其中一尊主神),可惜它只允許興都教徒入內,不開放予一般遊客。廟的外觀也很精彩,窗戶雕刻都是《慾經》(Kama Sutra)裡的性愛姿勢。
亞麻,尼泊爾真的有好多神龕。(不知是否就像你初到馬來西亞時,覺得我們這裡好多圓頂清真寺那樣?)我們走在家訪路上時,本連法師指著路旁一座供有觀音菩薩的神龕,說起了自身的故事。尼泊爾的兩性地位,從來是不平等的。本連法師還是小孩時,母親就一直活在家暴中,法師也因為女兒身而遭到父親的苛待,當時她就跪在這神龕前,向菩薩許願,如果家裡能有一個弟弟,她日後一定會出家。本連法師說得雲淡風輕,但我卻彷彿看見了小女孩的徬徨與無助。
這趟行程,我們遇見了一個非常盡責的導遊,一路上都把我們照顧得很好。抵達尼泊爾的第一天,好幾位團員協助著蕭依釗分裝給孩子們的禮袋時,我見他默默在旁幫忙。亞麻,我一直很喜歡他,後來才發現,或許也因為他有著和你一樣的笑容,尼泊爾人獨有的笑容,有一絲靦腆,有一些陽光。往機場的路上,他帶著淚光與我們道別,我突然有些感傷,想起了當年你離開馬來西亞時的不捨。
你我一再錯過彼此的致電,以致這趟行程終究未能見上一面,但不能否認,我其實是有些「近鄉情怯」的,多少年沒見了,我們除了「你好嗎」還能有其它話題麼?而這樣的遺憾,似乎讓我又有了再一次前往尼泊爾的理由。
當然,再去尼泊爾的理由還有很多,包括我一直很感興趣的 Pashupatinath(濕婆神廟)、佛陀誕生地藍毘尼,以及那些純樸的小朋友們。其實撇開以上所有理由,我終將還會再來,因著尼泊爾本身的魅力風情。
(原文刊載於2023.02.19《光明日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