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雲水僧,
立志於臨終關懷。
一襲僧袍、一雙布鞋遊走人間,
關懷一個又一個末期病人。
他似行雲流水,清純樸素,流動無滯,自在無礙。
祝福文化特邀這位法師上常下妙,
為我們寫下他與臨終者的故事。
人間有情,常保關懷。
—————————————————————-
 他們用無邊的愛守護著腦癱的孩子/常妙法師

喂,請問是法師嗎?法師您好,我是Kim介紹的,我是絲絲,我朋友的小孩嘉嘉,今年六歲,腦癱,現在醫院的加護病房。朋友希望女兒嘉嘉在世的時候,可以有法師幫她皈依,不知法師您可以去幫她女兒皈依嗎?我來接您過去醫院好嗎?

我毫不猶豫地回复:您不用來接我,我們就直接在醫院會合。告訴我是哪家醫院、樓層及幾號病房就可以了。掛斷電話之後,準備了皈依物品,就開著車往醫院去了。

 半小時之後趕到了醫院,等待著絲絲的到來。因關懷心切,我走到病房外,病房是半掩著的,看見一個小孩躺在床上,父母穿著白色隔離衣、帶著口罩、焦慮地守護在小孩的兩側。父親佇立在小孩的右邊,一手握著小孩的手,一手撫摸小孩的頭;母親則坐在小孩的左邊,雙手捧著經書,在旁誦

絲絲抵達之後,與我打招呼。小孩的媽媽聽到談話聲,回頭看見我們,即放下了手中的經書,走出病房。我們三人站在病房外,談著嘉嘉的身心狀況。媽媽說:“嘉嘉一出生就是腦癱,現在因為肺部細菌感染,而轉入加護病房。

我們剛學佛不久,但聽說皈依對孩子很好,所以想請法師來為嘉嘉皈依,希望嘉嘉皈依以後,可以去到更好的地方。只是她這麽小,又無法言語,是否可以為她皈依呢?

“當然可以皈依。‘皈依’最主要的是‘想皈依的那顆心’,不在於她的身心是否健全。她雖然無法言語皈依,但身為父母親者可代她進行皈依儀式。皈依就像迷失的小孩,投入諸佛菩薩的懷抱裡,由諸佛菩薩帶領著我們去到一個有光明、有希望的地方;皈依也是一種祝福,祝福嘉嘉能少受疾病纏身的折磨,早日脫離病苦的身體。他日有因緣成為人的時候,將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孩。

因加護病房限制探病時間,我們必須速戰速決,所以馬上換上隔離衣,進入病房。嘉嘉身體臃腫,插著鼻胃管,在床上昏睡著。我走到床頭,撫摸她的頭:“嘉嘉小菩薩,你知道嗎?你是一位很有福報、很幸福的小孩,因為爸爸媽媽對你無微不至的呵護、無怨無悔的付出,爸爸媽媽沒有因為你天生的缺陷,而棄你不顧。您雖無法言語,但我相信你感受到父母親對你的愛,你也很想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是嗎?爸爸媽媽他們知道你很愛他們,他們也很愛你。今天爸爸媽媽要我來這裡,給你祝福,希望你可以度過危險期,可以回家。”

說完之後,就由媽媽代嘉嘉皈依。離開醫院前,叮嚀媽媽要為嘉嘉多誦經、念佛號,一則可以幫助自己安心;二則可以將誦經、念佛的功德,迴向給嘉嘉、祝福嘉嘉。

兩天後,再到加護病房探望嘉嘉,看見媽媽正在幫嘉嘉按摩,媽媽說嘉嘉從出生就藥不離身,因長期的吃藥導致她肌肉僵硬,多按摩可以幫她的血液循環好一點。於是我也加一把手替嘉嘉按摩手腳。

媽媽說,嘉嘉經常一週要進出醫院兩、三次,只要一發燒、呼吸不順暢就得進醫院。有時今日出院,明天又進來了。傾聽著媽媽的敘述,可以深刻感受到深沉的母愛。

幾天之後,嘉嘉終於可以出院回家了。可是,隔了幾天又入院了,不過,這次是進入普通兒童病房。我去醫院探望她時,輪到爸爸看護她,正忙著給她泡奶。這天欣喜地看到嘉嘉張開了那雙黑溜溜的眼睛,鼻孔沒有了鼻胃管的束縛,臉部表情顯得輕鬆多了。嘉嘉很快就把爸爸泡的奶吸完了,然而爸爸並沒有馬上將奶瓶抽出,他讓嘉嘉繼續很努力地吸吮著空奶瓶。爸爸對嘉嘉說,“等你好了,你想吃什麼、你要吃多少,爸爸都買給你吃!

這一幕很令人心酸。我的眼淚不爭氣地快奪眶而出,於是趕緊深呼吸,讓心恢復平靜。

醫生指示,因嘉嘉肺部積水,不能喝太多的水或奶 。

一星期後,嘉嘉媽媽來電說,嘉嘉因肺部感染而離開了人間。媽媽希望我可以協助海葬,為嘉嘉圓滿人生最後一場莊嚴的佛事。

從臨終的關懷到往生、從撿骨到海葬,這整個過程,並不是一份,也不是一種儀式;而是,目睹了“父母親對她的呵護,以及無微不至的愛”的完整歷程。雖事隔三年,這感人的畫面、動人的言語,依然埋存在我心坎裡。

祝福嘉嘉解脫了這病苦的色身後,得以健康、快樂的回到諸佛菩薩的懷抱。

要放開心量,以一切眾生為救濟的對象;
做一切事,修一切行,不為自己,而為眾生。 

 

~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