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wishes 祝福文化 -
  • 首頁
  • 助學計劃
  • 原住民孩子
    • 護苗使者
      • 簡介
      • 護苗使者名單
      • 914勞勿探訪團
      • 824文冬探訪團
  • 專欄
    • 感悟心
    • 情自在
    • 常關懷
  • 慈心祝福
  • 社會關懷
  • 簡介
原住民孩子

《跨越宗教的大愛,送糧支援原住民》

/義工小雪

東北季候風己開始帶來連日大雨, 但長期援助原住民的蘇牧師預測更大的疾風暴雨還未到來。11和12月可能會發生大水災。

這未知的水災,令很多關心原住民命運的義工擔心。10月4日,這種擔心驅使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和25位義工送了一卡車糧食去勞勿的原住民孩子中心,以讓「窮人的福音」志工運上原住民山寨。

祝福文化另外捐了1萬元給原住民孩子中心,讓志工在話望生鎮採購米糧給原住民。

9月初,祝福文化收到了蘇牧師的求援信。 他在信中說:「預料十一、 十二月將會有連連暴雨,洪水會導致土崩、路斷、木橋被洪水冲走, 被大水圍困的原住民將會面臨饑荒…… 」

蘇牧師擔心2014年的災難重演。當年被圍困了整整一個月的原住民,挨餓了一個月。後來一位原住民青年冒險走出來向蘇牧師求救。大水退後,蘇牧師見到的原住民孩子, 就像非洲那些餓得皮包骨的孩子 。

蘇牧師希望祝福文化發動善心人士捐錢和捐糧,讓他能在大水災發生前把糧食運進森林,派發給給他負責照顧的彭亨和吉蘭丹兩州一百多個山村的6,600名原住民。

令人欣喜的是,這次參與「勞勿送暖行動」的主要是佛弟子。特別是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聽說原住民需要米糧, 就把寺裡收存的一批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捐了出來 。

祝福文化收到的其它捐獻品如下:

佛光山:白米、奶粉和即食甜湯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沙丁魚、 洗衣粉
5Senses 董事黃碧玲: 餅乾、醬油、脆麥片等
符秋菊和何子龍: 藥品和肥皂
葉秀芳:白糖、食油

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參與了這次善行,他和幾位義工製作了600個包子和100個古早味蛋糕。

鄺文良駕了特製的餐車到原住民孩子中心,烹飪了素椰漿飯、素加哩羊肉和炒炒粉給原住民孩子吃。鄺文良從小茹素, 所以喜歡以素食和大家結緣。

蘇牧師眼見眾多佛弟子,特別是佛光山法師跨越宗教藩籬來支援「窮人的福音」志工, 對他們的大愛精神大為讚揚。
 
原住民孩子•社會關懷

《 牧師支援牧師, 譜下感人篇章》

/義工小樂

吉隆坡甲洞馬魯里基督教宣恩堂的王福牧师,自從知悉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及巴生「生命的起點」老人院需要糧食之後,就熱心籌募米糧, 然後大量送去給這兩個基督教慈善組織。

王福牧師和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因長年一起推動救災工作,而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從蕭依釗處得知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創辦人蘇廣成牧師及「生命的起點」創辦人史帝芬牧師的感人事蹟,遂決心支援他們。

10月3日 ,宣恩堂捐了數十箱乾糧予「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和孤兒院。

過去幾個月,宣恩堂也捐了幾批乾糧給勞勿原住民孩子中心。

王福牧師向蘇牧師承諾:每年將捐贈一千多包10公斤裝白米和一千罐沙丁魚給原住民孩子中心。

這三位牧師都有著同樣扶助弱勢群體的愛心,他們的奉獻精神原就讓人動容;王福牧師的雪中送炭,是另一感人篇章,見證著人間的善於美。

擔任宣恩堂主任牧師的王福本身是一位很有威望、熱心公益的的牧師。自幼在茅山術法師家中成長, 成年後在老師影響下選擇信主。多年潛心研究探討儒釋道與民間宗教信仰,並經常受邀到各處巡回講道及授課。

助學計劃

《沒有外援,孩子們會失學——徵求2021年度貧困孩子捐助人》

/蕭依釗 (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

新冠疫情令世界風雲變色, 窮人愈窮。

我們看到馬來西亞社會底層弱勢群體在掙扎求存, 但是很多國家的弱勢族群的情況比馬來西亞更為悲慘。

緬甸的桑比牧師來信敘述孩子們的情況:貧民窟的孩子們雖然逃過了新冠病毒的侵襲, 但卻經常挨餓。很多家庭已經斷糧!儘管他孤兒院的存糧不多, 但面對抱著孩子來乞求食物的媽媽, 他不能不施贈一些糧食。

他懇求祝福文化基金會號召善心人向他的孩子伸出援手。「我向上帝祈禱,希望你們能繼續援助我們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上學, 是要交學費的。他們連米都沒錢買,哪有錢交學費、買書?如果得不到援助,他們肯定就會失學!」

青海的貢覺仁波切說,疫情衝擊下,他創辦的智慧希望小學未能得到外援。他期望明年春天,疫情好轉,馬來西亞的善心人士能到雪域高原去探訪那兒的孩子 。

印度疫情非常嚴重,每天新增8萬至10萬確診病例,死亡病例超過9萬, 疫情正在向醫療條件落後的農村迅速擴散。在印度弘法的佛光山妙如法師十分憐憫求助無門的印度貧民。

「2021年度助學計劃」正式開展,祝福文化誠摰吁請善心朋友們捐助緬甸、尼泊爾、印度大吉嶺、印尼加里曼丹和中國青海的貧困孩子,讓他們可以過上溫飽、繼續上學的日子。

我們特別希望往年有捐助貧困孩子的祝福使者們能繼續慷慨解囊。

祝福文化接下來會用三個月時間收集善款。按照往年模式,助學計劃採對應制,每名孩童RM500;當然,也接受隨喜捐助。

————————————————————
捐款方式:

1. 點擊以下鏈接:
https://forms.gle/BJFMGDqGR1jHeXqHA
或
2. 於匯款單背面寫下
(i)真實英文姓名
(ii)身份證號碼(以上兩項為政府機構所要求的程序)
(iii)電郵(如有)
(iv)註明:助學計劃
拍下匯款單正反兩面,以whatsapp 傳送至 016-678 5022

祝福文化戶頭資料:
The Trustees of Best Wishes Foundation Registered
RHB Bank 21247900057559
社會關懷

《有種感動叫豁達》

/ 葉偉章

那時我正搬著米。其實是去當司儀的,文冬福袋送暖行動,祝福文化是策辦單位之一,所以我也跟著去湊熱鬧。自然其中不無被騙的因素存在,臨行前一晚蕭依釗與我說:「我們8點到,你有大把時間可以享用文冬風味早餐。」抵步後,她壓根兒不提早餐,「快去幫忙。」她揮著手臂指使我。

於是我在搬米。幾個老人家在旁看著米,一個駐拐杖,一個髮色雪白,還有三兩個來回走動偶爾駐足的。白髮老伯看米看得出神,駐拐杖的笑他:「那麼喜歡,就把米搬回家吧。」老伯很憨厚地搖首擺腦。我在旁笑著,搭了句:「搬吧,搬吧,順道連我也搬回去。」駐拐杖老伯哈哈大笑:「不可以,不可以,搬不動你。」語氣極其爽朗。

後來我們又聊了幾句,他對祝福文化很好奇,隨意問了幾句。過程中可以感覺這位老人家很活潑樂觀,健談之餘也笑得開懷。

後來的後來,我才在蕭依釗的致辭裡得知他原來是骨癌患者。他被中央醫院宣告不治,折騰了三年,他以親友籌得的善款到廣州尋醫。廣州醫生以截肢保住了他的命,那年他才三十一歲。丟了羅里跟車的工作,義款散盡,現年66歲的他只能靠每月400元的殘疾人士津貼過活,寄住在妹妹家裡。

然而在整個對談過程裡,我竟沒有感受到他的一絲愁容。他的笑聲,何其豁達。
好幾個月前,有個網友在祝福文化粉絲專頁裡留訊,說是有台嶄新的輪椅,來不及用親人就去世了,問說知不知道有哪個機構用得著。我約略詢問了一下社工,得知有個單位有需要,他們收容了一名因自殺未遂而半身不遂的青年,這輪椅剛好派得上用場。

我把這消息告知網友,她在私訊裡留了言,大意是說生命何其珍貴,怎麼竟然那麼輕易放棄?語氣裡充滿了感慨。我想,對於剛痛失親人的她而言,這對比確實是頗讓人無奈的。

當然,她還是把輪椅送了過去。我不是那青年,不知他經歷了甚麼事,遭遇了甚麼痛,絕不敢加以妄議。

還是說回文冬的老伯吧。我看著坐在席間的他,淡然地聽著蕭依釗訴說他的故事,彷彿在聽別人的事情似的,當下不覺升起了一股感動。他的豁達與樂觀,是對生命的禮敬。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努力地活著,堅強的面對生活的困窘;我禁不住自問,那些平日讓我們感到氣餒的事,相形之下會不會其實太微不足道?

我忽然覺得,原來有種感動,叫作豁達。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送福袋,文冬貧戶暖過節》

/ 義工小樂

中秋將至,祝福文化不忘在這佳節給貧困家庭送暖,日前(9月22日)送了50個福袋予文冬的貧困家庭,每袋價值超逾百元,讓受惠者備感欣喜。

這項名為「文冬福袋送暖行動」的活動,由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分會、星洲日報基金會、祝福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社工把當地50位貧困長者,召集到文冬縣籃球場,工委會即現場派發兩大福袋和50元紅包。另外,每個家庭也獲得星星洲基金會發予2千元生活援助金。

這項活動也獲得了許多善心人士的響應,紛紛表示願意額外贊助,其中包括:

捐紅包及乾糧的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
捐包子、古早味雞蛋糕、純牛奶奶油麵包的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
現場煮食並捐便當的鄺文良
捐月餅的拿汀葉秀芳
捐藥品的符秋菊
主辦單位也準備了多箱尿片和衛生棉,讓有需要的家庭領取回家。

慈善歌后鄧雪萍專誠而來,大展其甜美歌喉,現場氣氛極其歡快活絡。

出席活動的貴賓包括:佛光山總主持覺誠法師、星洲日報基金會副主席暨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文冬縣籃球公會主席拿督斯里何啟文、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先生等。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警報尚未解除,因此大家都謹守防疫標準流程,包括一米距離、佩戴口罩以及使用消毒搓手液等。現場亦有警察前來,確認了一切符合程序,因此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圓滿結束。

50名長者在這趟活動裡,可說是滿載而歸。他們所領收到的,不止是豐富的物資,還有四位法師及許多善心人士誠摯的祝福。

這個中秋,很溫暖!

原住民孩子

《原住民孩子的艱辛上學路》

/蕭依釗

病毒和峻嶺, 沒有阻斷數百個原住民孩子的求學路,因為有一群志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馬來西亞在3月18日開始實施行動管制令時,恰逢學校第一學期假期,在城鎮上學的原住民孩子早己回到山村與家人團聚。

原住民對新冠病毒沒有概念,因而特別恐慌,不敢與外人接觸, 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更深的森林裡。

當教育部宣佈小學在7月分兩階段全面復課時,原住民出於恐懼,不願讓孩子離開山區。幸好上學寬限期至9月1日。

8月下旬,蘇廣成牧師率領一群志工分頭進入彭亨州和吉蘭丹州百多個山村四處游說,終於說服村長和村民,讓志工們載孩子出來上學。

8月明明是乾旱的季節,卻偏偏連日傾盆大雨。志工們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都驚險連連,步步為營。

那幾天我的手機不時收到蘇牧師的情報:

“路面泥濘滑溜,我們的車輪必須綁上鐵鏈,像老牛上樹般用盡馬力才能攀爬上坡,而且雨水把路面冲蝕得窟窿處處……”

“我們的四驅車在武吉加文䧟人泥沼中,動彈不得,被迫夜宿山野。”

“費盡蠻荒之力,才抵達波斯村,整整比預定時間遲了一天。”

“我們在波斯村見到了其中38名孩子。才5個月不見, 他們變得異常消瘦羸弱,令人心酸。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一天只吃一餐,大多是木薯和野菜。”

“回程的路段被洪水冲毀,我們只好請求原住民砍樹幹來填補坑窪。”

“我們終於把孩子們安全的載到了臨近公路的巴威村。停車後,大伙兒鬆了一口氣,才感覺到全身虛脫,連多走一步都沒氣力了……”

讀著蘇牧師這些簡訊,回憶的匣子自動開啟:5年前,蘇牧師載我和義工進一個山寨考察。坎坷崎嶇的泥路,以及路面大大小小的石塊,讓四驅車一路顛簸,坐在車裡的我們被甩來甩去,即使緊抓住扶手,我們的頭也不時撞碰車窗鏡。經過一處彎道,幾乎與反方向駛來的四驅車相撞。幸好兩方都是老手,經過10多分鐘的進退和避讓,兩車終於錯開而過。接下來是一段狹窄的下坡路,右邊是陡壁,左邊是懸崖,車子擦著峭壁過,義工嚇得驚叫。蘇牧師鎮定的說:“沒事!今天沒下雨,路不滑。如果下雨,就真的難走了。”

這段令人心驚膽顫的路程,永刻在我的腦海中。

可是,我就只是那麼一趟, 這樣的艱險路程蘇牧師和他的志工團隊每年都要走好幾趟,送糧食給各山村、載孩子出山、送孩子回家……。尤其是年終學校放長假時,要載孩子回山區;新學年開學時,要載孩子出山,每年年底東北季候風帶來大量雨水,山洪洶湧,漫過山路,志工們載孩子進出山區的過程,險象環生。

據蘇牧師說, 這百多個山村,散布在大山各個角落,大小不一,最大的有5百多人,最小的僅有3戶人。有的村子在大山深處,沒有路,車子根本開不進去。許多孩子必須跋山涉水,走幾個小時的很遠很遠的路才能回到家。有時他們會被長剌的雜草和樹叢割傷,偶爾會遇上野獸,有時石頭突然从山上滾下来……

蘇牧師總是會讓每個孩子扛一袋糧食回家。這袋糧食對原住民來說非常珍貴。隨著他們倚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受到官商勾結破壞後,他們不像以前那樣在森林裡容易覓得食物了。孩子每次回山都攜帶糧食,也許亦是令他們願意讓孩子出外求學的因素之一。

由於曾受到一些貪官的壓迫、收購山貨的貪婪中間商及人肉販子的欺騙,一般原住民對外來的所謂“文明人”高度戒備,甚至仇恨。 而且很多原住民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喜歡把子女留在身邊,即使無所事事。蘇牧師率領的志工團隊當初進山時受到原住民的懷疑和排斥,但志工們表現出最大的誠意,捐米糧、修建房子、 手把手教導原住民栽種蔬菜水果樹等等, 才贏得原住民的信任, 願意把孩子交托給蘇牧師。

志工們千辛萬苦把孩子們帶出來後,懸著的心還是放不下。萬一有孩子感染病毒,無法向他們的父母交待。志工劉美嬌知悉祝福文化有義工替孤兒縫製布口罩, 來電詢問。 兩位義工莉嘉和美珍欣然趕縫了40片布口罩,贈給20名上幼兒園的原住民小孩。

扶貧先扶智。我們十分認同蘇牧師的“教育是改變原住民命運”的理念,所以這些年來祝福文化基金會一直積極的支持蘇牧師和志工團隊扶助原住民孩子的努力。

原住民孩子的上學路雖然艱辛,但卻寄託著孩子們的未來和希望。

還好,有那麼一群不畏艱辛的志工。還好。

(如您想捐助原住民孩子,請點擊以下鏈接https://forms.gle/XvHuZfu5pfWvKu5H6)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再捐糧、捐款予史帝芬牧師》

/義工小樂

祝福文化近日再次雪中送炭,捐贈糧食和善款予史帝芬牧師。

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親自到“生命的起點”屬下的一家老人院, 移交2萬馬幣的善款及二十多箱乾糧、消毒搓手液予史帝芬牧師。

這是祝福文化在一個月內第二度送米糧和防護用品給史帝芬牧師。兩次的濟品總共價值約6千馬幣 ,當中包括了同泰祥公司董事經理林培坤捐的即食飯,以及5Senses 公司董事黃碧玲捐的餅乾和豆奶粉。

“生命的起點”共有3家孤兒院、4家老人院及一家愛滋患者收容所,收容了總共162名孤兒、 老人和HIV感染者。這些中心原就需要資援,史帝芬牧師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腎病後,更是迫切需要外援。

祝福文化報導了史帝芬牧師的困境後,各界熱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

我們非常感謝以下捐款的善心朋友:慈慧之友、社會扶貧計劃協會、眾善團、智一法師、鄧慧堅醫師、陳寶玲、葉金龍、劉利水、黃靜柔、邱賢眉、林淑佑、李民平、朱惠群、陳明洲、葉志仁、何健泉、LOW KIAT LEE、 THAM WAI YEE、 HO SWEE LING、 KEE TONG KIAK、 KOI CHIN CHIN、 LOW CHEE HUEY、 LEE WENDY、 TEH AI BENG、 CHEN CHIT SHIAN、 THAM WAI PING、 KOR GUAT HAR、 NG HOOI KEANG、 TAN SHEET HUA、 WANG JIAN ZHONG、 LAW YANG KET、 KOH HC、 KOH JJ、 KOH JY、 YAP LP、 LEE KONG TENG、 LIM SIAW FONG、 KONG YOKE KIE、VALIXIA QUAH SUAT WEE、 MAY YEE、 CHUA YEONG WEI & FAMILY,以及一些不顧透露姓名的朋友。

我們也十分感謝吉隆坡甲洞基督教宣恩堂王福牧师和社會扶貧計劃創辦人余寶橒在知悉情況後,捐贈糧食予史帝芬牧師。

善心朋友陳儀文表示,己把她的20年國產舊車送去車廠維修,準備捐給史帝芬牧師。

(註: 註: 若有熱心朋友要捐助經濟拮据的福利中心,可點擊以下鏈接,<https://forms.gle/JDgDsBDboeDBQkd76> ,並註明 “史帝芬牧師個案” 。)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帶領40善心人參訪叄娘老人院》

/義工小雪

雨後的直涼山城, 天氣涼爽。叄娘善心老人院迎來了一群笑聲朗朗的訪客。

這群訪客抵達老人院後,即紛紛從車上缷下他們帶來的物資。即刻間老人院迎賓廊就擺滿了一箱箱的乾糧、藥品、消毒搓手液、洗衣粉, 以及一盤盤的素包子。

由祝福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所號召組織的這40人訪問團,向叄娘老人院捐獻的物資如下:

吉祥義工團捐素包子、美祿、麥片、餅乾、糙米。

同泰祥捐即食飯、洗衣粉。

符秋菊、黃鳳捦、何子龍、 張文安和 歐世煥捐藥品。

祝福文化捐餅乾和手消毒液。

同泰祥董事經理林培坤和吉祥義工團團長潘來吉也捐款予參娘老人院。

叄娘老人院院長(即參娘)葉玉梅,感謝蕭依釗組織這麼多善心人來支持老人院。她表示,不僅歡迎祝福文化捐送物資, 也歡迎祝福文化把無依無靠的貧病者送去讓他們照顧。

社會關懷

《願上帝保佑,史帝芬牧師》

/ 蕭依釗

收到史帝芬牧師發來的簡訊時,我正忙得不可開交。簡訊裡寫著:“你有糧食嗎?我們的孩子和老人需要!”

某程度上,我覺得史帝芬牧師是個挺神奇的人物,或者說,是個非常徹底的奉獻型代表。他於2005年創辦了一家專門收容邊緣少年和街頭流浪兒的孤兒院,取名為“生命的起點”,因他希望可以幫助這些少兒重塑新生命。

後來有不負責任者把老人丟棄在孤兒院門口,為了收容這些孤苦無依的老人,他增設了老人院。

孤兒們漸漸長大,少男少女混居,有很多不方便,所以他把孤兒們一分為三——兒童院、男生院及女生院。

由於他自己原是街童,被一位牧師領養,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因此,他對街頭流浪者有特殊的感情,如遇到流浪者,就會把他們帶回去。沒料到這些街頭流浪者中,竟有愛滋病帶原者,他唯有另外租了一棟房子收容他們。

隨著他所收容的少兒、長者漸多,原有的中心已容納不下,他不斷的擴展,以致經常面對入不敷出的窘境。可縱使如此,他依然不放棄任何一個需要援助的少兒、老人、街友……。他的這份精神,讓我既敬佩,又常忍不住替他捏一把冷汗。

我和幾位認識他的牧師及社工皆勸告他不要毫無限制地收納孤兒和老人,必量力而為,才能把所收容的孩子和長者照顧好,何況他沒有一個固定的教會作救援靠山。 可是他非常堅持自己的方式。“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他說。

後來我想起我們老祖宗的話:“窮達皆有因,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也就隨緣隨力的幫助他了。

有一個時期,我不時收到他發來的老人遺體照片,“今天有老人逝世了,需要錢辦後事和買棺木 ……”

終於有一天,我忍不住對他說:“你以後只要告訴我,需要什麼幫助就可以了, 不用把遺體照片傳給我。” 其實我並不忌諱,只是功夫未到家,一大清早看著遺體照片,心情仍不免有點波動,早餐竟也就吃不太下了。

我建議他到街上的棺木店去向老闆求助。我告訴他,華人有捐棺的傳統,棺木店有一長串願意捐棺和捐辦葬禮費的善心人的名單。第二天,他來電感謝我給他指了一條明路,那老闆願意長期捐棺給老人院逝世的老人。

至今他租了8棟房子來收容162名孤兒、 老人和愛滋病帶原者。這3家孤兒院、4家老人院及一家愛滋病帶原者收容所,分散在巴生港口郊區各個角落。

先不說這162人的生活費,光是8棟房子的月租總額,就已超過1 萬8 千元,這重擔足以把史帝芬牧師的腰給壓垮。

話說回來,雖然忙碌,不過接到史帝芬牧師的求助簡訊後,我還是和義工盡速把祝福文化手上所有的物資送到“生命的起點”老人院去。這家老人院收容了47名長者,其中大部份是印度人,有幾位華人。

在老人院門前乍見史帝芬牧師時,我嚇了一跳,他面容憔悴,非常瘦弱,而且頸部貼了紗布。

“您怎麼啦?”我問。

他嘴角微微牽起一抹苦笑:“我現在滿身病啊。除了心臟病、糖尿病,又患上腎病,需要洗賢,我這頸部開了長期血液透析所需的動靜脈瘻管。我現在每周洗腎3次,每次收費237令吉, 一個月需4千令吉。我正為錢發愁呢……”

為了不讓他見到我泛淚的眼眶,我急急轉身,幫著把一箱箱的乾糧從車上給搬下來。

我心裡暗暗焦慮:倘若他倒下, 這些孩子和長者怎麼辦?必須找更多同道人來支援他,同時協助他尋求更好醫療。

跟史帝芬牧師道別之後,我撥了幾通電話給相識的基督教組織的牧師和志工, 希望有人可以向這位好人伸出援手。

一位牧師好友說:“You are a god-send to Stephen.”

我回應:“雖然我非基督徒,但我誠心祈求:願上帝保佑史帝芬牧師!”

(註: 若有熱心朋友要捐助史帝芬牧師以及其他經濟拮据的福利中心,請點擊 <https://forms.gle/JDgDsBDboeDBQkd76> ,並註明 “史帝芬牧師個案” 。)

社會關懷

《祝福文化捐物資給SAAII福利中心》

/義工小雪

祝福文化文化義務執行長蕭依釗,收到了社青團萬宜區團長李文彬代SAAII福利中心的求助信息。

除了需要現款支付房子租金和水電費,這家福利中心也需要成人尿片。

恰巧有幾位熱心朋友捐了十多二十箱餅乾、幼兒奶粉、消毒液和成人尿片給祝福文化, 所以我們決定把部份物資捐給這家福利機構。

疫情肆虐,行管令下,平民的收入大減,捐款自然減少,福利機構的窘境可想而知。可悲的是,卻有貪婪之人渾水摸魚,以各種名目籌款,牟取私利。也有人以辦老人院和孤兒院為幌子,當作家族生意來經營。

為確保善心人的捐款和捐獻的物資落實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蕭依釗都會儘量親自去視察受助的福利中心的情況。她依據多年的新聞採訪和慈善工作經驗,多少能判斷負責人是否真心誠意做慈善。

跟李文彬約好後,蕭依釗和一位義工載了物資去位於焦賴的SAAII福利中心。這家福利中心收容了20名孤兒和10名老人。其中有幾名老人是家屬送進來的,有付費數百元,但總是入不敷出。中心需要現金來支付房租、水電費和孩子們的教育費。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熱心的青年社工李文彬。李文彬找到了朋友替中心庭園建涼篷, 讓孩子們有更多活動空間。他也承諾協助中心籌募經費。

蕭依釗也表示, 日後SAAII福利中心如有需要,祝福文化會盡一點綿力支援他們 。

Page 3 of 53« First...«2345»102030...Last »

网上表格

  • 助學計劃
  • 護苗計劃
  • 慈心祝福
  • 祝福贫困家庭/個案

最新文章

  • 《怎麼幫助躁鬱症患者?》
  • 《5senses 捐一噸物品》
  • 《回家好難》
  • 《疫情籠罩中的聖誕》
  • 《如何處理焦慮情緒?》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